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本体类型 >> 建筑

该分类下有1997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建筑" 分类下的词条

桂园
编辑:1次 | 浏览:10963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15 17:56

摘要: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旧马厂街22号)。[阅读全文:]

硕园
编辑:12次 | 浏览:31010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3 23:57

摘要: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8号,建于民国时期,为三层砖木结构、带有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西式建筑。建筑占地402平方米,长20米、宽21米;平面近似方形,南立面设置外廊,开间大小相间,四大三小,圆形砖柱;侧面及背面设拱券窗,窗上方有半圆形叠涩线脚遮雨檐口,不开窗的部分则做成凹入式的窄券假窗,每层间也设置了复杂的叠涩线脚。建筑内为单元式公寓,所有厨房均设在楼后的附属楼中,与主楼间有双层木连廊连接。建筑原主人关氏家族(莆田人)、平潭某县长及一王姓医生。生物学家陈德智(1979-1984年曾任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系主任)、吴坤平等也曾在此居住。[阅读全文:]

月宫照相馆
编辑:10次 | 浏览:25302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8-08 00:15

摘要: 位于仓山区麦园路32号,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具有“洋门脸”的近代西式建筑。原为福州近代著名的“月宫照相馆”,开办于1936年,1949年后关闭。照相馆原主人史大昌先生,曾为庐山轩照相馆学徒。2012年,作为“麦园路近代商铺建筑群”的一部分,被列入保护。[阅读全文:]

鲁贻图书馆
编辑:15次 | 浏览:40184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1-29 02:20

摘要: 位于仓山区麦园路13号(麦园路、立新路路口),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由江秀清等人创立,以纪念辛亥元老黄展云,建筑以黄展云的表字“鲁贻”命名;1945年落成开馆。建筑占地369.2平方米,坐南朝北偏西;前半部分一层、后半部分二层、为带有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西式双层砖木结构建筑。建筑外有围墙高约1.8米,内设阅览室、客厅、办公室、卧室、地下室。1960年代为“华侨幼儿园”;“文革”时为仓山邮电局。1991年重修。现图书馆阅览厅为福州烟台画院门市部,楼上为福州仓山文联办公室,保存完好。[阅读全文:]

林庄
编辑:4次 | 浏览:10088次 词条创建者:fzcuosfanabc     创建时间:02-10 20:43

摘要: 林庄,林则徐曾孙林炳章(1875-1923)之别墅,主体建筑为一栋西式二层砖楼,解放后划入动物园,早毁,遗址位于今西湖大梦山景区内。(本篇由ABC整理)[阅读全文:]

仓观顶巷12号
编辑:5次 | 浏览:13250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8-29 22:34

摘要: 位于仓山区仓观顶巷12号,占地面积340平方米。面阔12米,进深15米,双层白砖西式民居,砖木结构,二楼为水泥梁架,上铺楠木为地板。该建筑附属楼在2012年倒塌。[阅读全文:]

雁峰书院
编辑:8次 | 浏览:22484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5-19 01:22

摘要: 位于仓山区仓观顶巷10号,西邻安澜会馆,建于清代。占地面积364.5平方米;建筑宽13.5米,长21米。共二进,封火山墙双坡顶,穿斗架,由门房、天井、披榭、前后座组成,第一进天井披榭改建为二层砖混结构,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游廊顶棚面为卷棚式,第二进为三层木结构、民国时期风格的民居。在屋路面上嵌一小碑,上刻有“雁峰书院”四字,可能是界碑。民国十七年(1928),福州辛亥革命元老、福州红十字会的创办人林雨时与林瀚西等发起成立福州佛学社,为仓山桥南一带人士组织,社址初设在仓山岭后观稼轩,后迁崇圣庵旧雁峰书院(即此处)。[阅读全文:]

迎春亭(春牛亭)
编辑:10次 | 浏览:9857次 词条创建者:fzcuosfanabc     创建时间:02-05 23:14

摘要: 迎春亭,俗名春牛亭、句芒庙,郡守唐珣建于明成化年间,是明清两代新年时郡守率众迎春的场所。现已不存,遗留“春牛亭”地名。(此词条由ABC整理)[阅读全文:]

谦隆钱庄
编辑:1次 | 浏览:7729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05 23:41

摘要: 曾位于台江区潭尾街旧门牌号44号,清光绪三十年(1904)前后,由在沪经营果桔生意的公隆行张氏家族购置。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东山别墅
编辑:30次 | 浏览:58571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9-20 11:45

摘要: 位于仓山区公园路8号,为带有院落的三层独栋别墅,砖木结构。始建于1927年。该建筑原为谢为霖(冰心堂哥)所有,后归于福建师范大学;建国后福建师范大学将本建筑与原居住于岭后街的陈氏家族对换“邑秀山庄”,故本建筑由陈氏家族居住至今。建筑红砖砌筑,虎皮石勒脚;标准英式中厅平面,正厅前有两层柱廊,呈维多利亚风格,左右房间突前,但不做八角端部,也未设地下室;第三层后退为露台,屋顶为木桁架四坡顶小青瓦屋面。整个建筑除中厅部分的两层柱廊及屋顶檐口部位叠涩线脚外,再无其他装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