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于山九仙观的一部分,位于三清殿与玉皇阁之间,为木构歇山顶建筑,内有藻井。2012年,福州市民反映九仙观玉皇阁和拜亭名被拆除,文物部门回应方案经过审批为“落架大修”。实际上建筑被拆为平地,拜亭被替换成一座全新的石构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下院(廨院)登山道入口处,始建于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因此处可通往鼓山绝顶峰,因此被命名为“通霄亭”。后因理学家朱熹为鼓山题“闽山第一”、该亭悬有此匾而改名。根据目前可得的早期历史照片,该亭原为三开间的木构歇山顶四方亭,屋顶曲线优美,正脊与山面交界处理巧妙;亭前设有矮墙、两侧有山墙围护,墙身比例和谐,墀头线脚精美。2020年依旧制重建,但左右两开间的檐柱被包入山墙,形式笨重,与旧照不符。[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镇连潘村。佛亭建于大清宣统已酉元年孟冬,土木结构,沿街而建,坐东朝西,亭盖飞沿翘角,亭内上覆藻井,做工精美,北墙上凿一佛龛,内供泗洲佛塑像,塑像面目庄严肃穆,刻工极为细腻生动。龛位两侧分别题联曰:“泗洲佛教化众生”、“三叉路迎送行人”。该亭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阅读全文:]
摘要: 北宋年间,福州知府赵汝愚沿威武堂故址改西湖楼为澄澜阁,后废。明万历五(1577)年,按察使徐中行在谢坪屿上重建两层阁楼,万历十六(1588)年,知府江铎重修。民国后阁楼年久失修,在抗战中倒塌。[阅读全文:]
摘要: 元至顺四年(1333)春建。1992年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青口镇灵济宫前庭南侧。明永乐十五年(1417)敕建赐封,并御制宫碑。碑由下西洋的船队从南京运来,是福建现存最大的明碑。碑亭虽几经重修,仍保留明初建筑特点,是福建仅见的“官式”木构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本建筑群位于西湖宾馆内,由三座楼房、一座亭阁组成,其中前者位于原灵光盲童男校范围内,后者则为廖家(廖鸿荃)府邸的一部分,《福州市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将其误登记为西湖开化屿上已拆除的紫薇厅。2011年,北侧两座建筑被拆毁,兴建悦华酒店。[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