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曾位于台江区三保直街,由美部会创建。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摘要: 教会中学。位于永泰县城龙峰山麓。1933年,由美国公理会创办,先为美国教会创建的永泰格致学堂、德育女子学堂,之后更名为永泰同仁初级中学、永泰县初级中学。1956年,定名为永泰县第一中学。1981年,成为省重点中学。1993年,定为省三级达标学校,2004年5月,升格为省二级达标学校。学校秉承“以现代教育育现代人”的办学理念,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办学宗旨。[阅读全文]
摘要: 1923年6月5日福建惠儿院成立,陈兆锵成为董事长,沈永嫌任院长,董昆藩负责漆器生产,经费方面由民办公助。院址始设于福州北郊养济弄旧警察学堂。[阅读全文]
摘要: 原位于上藤路12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的近代西式建筑。建筑风格朴素,除三层窗户发券外,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建筑原房主为福州著名痔疮科大夫李守泰医生,此后一直由李氏后人居住。原建筑在2020年7月因上藤路拓宽而拆除,2021年在原址西侧、上藤路126号旁仿建一座。[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泛船浦,为英商义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即怡和洋行)办公楼兼住宅,曾为法国驻福州领事馆,已毁。[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的涌泉寺喝水岩东侧,因岩壁有泉水涌出,称“龙头泉”,故先后修建涌泉亭、观音阁,也称“龙头泉亭”。观音阁原存一尊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铜铸观音,重101斤,一口明崇祯十年(1636年)铜钟,重434斤。过龙头泉(涌泉亭、观音阁),即为石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涌泉寺内,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由郡人徐熥、徐(火勃)、谢肇浙同僧元贤募建。为涌泉寺的接待场所。[阅读全文]
摘要: 为鼓山涌泉寺的方丈室,又称“圣箭堂”。传说当年闽王到雪峰请义存法师来鼓山主持寺时,义存不能脱身,他推荐自己的高徒神晏代替,神晏离开雪峰时,义存法师依依不舍,他认为神晏此去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定能使鼓山超出雪峰,就对众僧说:“一支圣箭,直射九重城去了”。故称“圣箭堂”。[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槐荫里1号,原为王穆和家族旧居。王穆和(1893-1983),英华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英语、数学教师,在校长达44年。福州英华职业学院设有“王穆和图书馆”,即为其后人为表纪念捐资而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麦园路52号大院内。建于1940年左右,原为福建协和神学院办公楼,是福建协和神学院建筑群的唯一遗存。建国后作为福建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工宿舍使用。1983年福建协和神学院主体建筑被仓山区人民政府拆建为办公大楼,仅余本建筑,门窗改为铝合金门窗,外墙贴红色瓷砖,由福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作为办公楼使用。现已归还福建神学院,并被租赁改建为“朴墅咖啡”。租赁者拆改了一楼窗户,并在二楼露台增加了玻璃棚。[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鼓楼区西湖公园内谢坪屿,主体为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洋房。1908年初,林炳章、陈宝琛等人商议在福州水部工艺传习所附设福州农事试验场,招收农业别科生。1910年,迁移福州西湖澄澜阁办学,校名改为福建官立中等农业学堂。其后,校名先后改称福建省立农林学校、福建省立甲种农业学校。1933年8月,福建省立福州农林中学改称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以下简称“高农”),迁址福州北库巷。[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苍霞街道中平社区青年横路32号,外表为青砖砌筑的二层砖木结构近代西式建筑,内部为传统木结构中式建筑。主入口有灰塑匾额,上方原有木制门罩,早毁。2019年修复。2019年7月27日,公布为福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苏州桥位于闽侯县南通镇苏坂村北面,民国18年(1929年),萨镇冰募资所建。南北走向,钢筋水泥混合孤形桥。[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台江区茶亭街,该店生产的角梳为茶亭三个著名角梳品牌(邹振记飞鹰牌、润光厚童牛牌、李厚记航海牌)之一。润光厚“童牛牌”角梳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蔡存德始创,传艺至子蔡寿穗、蔡寿达。1933年,润光厚角梳庄制作的“童牛”牌角梳,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台江区茶亭街,该店生产的角梳为茶亭三个著名角梳品牌(邹振记飞鹰牌、润光厚童牛牌、李厚记航海牌)之一。[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鼓楼区南街东侧,1940年由陈炳桂创办。1966年改称前卫药店,九月改名卫民药店,1971年移交古楼商场领导,1972年收回恢复为大生春药店。[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三一学校内,现已不存。[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