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本体类型 >> 建筑 >> 塔幢

该分类下有15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塔幢" 分类下的词条

鼓山万寿塔
编辑:6次 | 浏览:14433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2-22 00:31

摘要: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风景区。始建年代不详,塔为两座,造型相同,均系宝箧印经式塔。石构,单层、四角、实心,通高3.65米。塔身四面的各雕刻一尊佛像,佛像结跏趺坐于莲花或石兽之上。南面佛龛横额楷书“万寿塔”。东、西、北三面横额均楷书“南无阿弥陀佛”。塔檐雕造筒瓦、瓦当、滴水。塔刹的刹座饰莲花浮雕,四角高高翘起;刹竿呈相轮形,刹尖为宝葫芦状。万寿塔始建年代无考,但从建筑风格等方面推测,原塔疑为清代石塔。[阅读全文:]

瑞云塔
编辑:13次 | 浏览:37862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1-31 13:38

摘要: 位于福清市融城东南龙首桥头,由叶向高之子、符丞叶成学与知县凌汉聊募捐鸠工,名匠李邦达负责设计施工,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兴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竣工。传说卜基之日,五色云自太保山来覆其上,烂漫辉映,故塔成后名为瑞云塔。塔高34.6米,花岗石材质,仿木结构阁式,七层八角。塔座周长二十四米,塔基由八块青石围成,状似八条案几脚,承托着角形的莲花座。座上依次以长短不一的八块一组青石叠加而上。飞檐八角浮雕弥勒,飞檐下是步廊,八面围上石栏杆,石匾上镌“凌霄玉柱”四字。第二层至七层两面开门,每个门各有两尊守门神,全身披挂,威武雄壮,全塔共有二十六尊。每层塔吣还设有佛龛,雕有佛座像,后佛像被人盗走。各层都浮雕着武士、比丘、罗汉、花卉、飞禽走兽和佛教故事等图案,丰富多彩。全塔大小浮雕菩萨、力士、佛像等共四百多尊,最大的高一点五米,小的只有零点二米,千姿百态,形神兼备。塔檐八角均镇一尊石雕镇塔将军,全塔计五十六尊。瑞云塔乃石工李邦达之杰作,极臻完善,有江南第一塔之称。1961年5月,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紫云宝塔
编辑:1次 | 浏览:13559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11-24 00:47

摘要: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石竹街道东张水库(石竹湖)畔鲤尾山上。始建于明代,楼阁式石塔,花岗石构筑,七层八角,高26米。塔廊宽0.65米,现已损毁严重。[阅读全文:]

仙塔
编辑:3次 | 浏览:24485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2-13 23:22

摘要: 建于唐大中三年(849年)。原为藏经塔,创建同年建竹林寺,后仅余塔。仙塔共二层,高9.2米,花岗石干砌,楼阁式空心八角形结构。塔座高1.2米,周边雕刻波纹和莲花瓣图案,以及双狮、天马和奔鹿等浮雕。[阅读全文:]

罗星塔
编辑:34次 | 浏览:72781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2-09 18:23

摘要: 罗星塔,俗称磨心塔,相传最初由宋代柳七娘所建,故又名七娘塔。罗星塔是一座空心石塔,位于马尾港的罗星山上,建于明天启年间。原为古代港口航海灯塔的标志,也海上重要航标之一。[阅读全文:]

海口瑞峰塔
编辑:4次 | 浏览:6199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6-27 12:37

摘要: 据《(乾隆)福清县志》记载:在方民里海口镇城内瑞峰之顶,宋咸淳丙寅年建(1266年),明万历甲申年重修。[阅读全文:]

海口天峰塔
编辑:1次 | 浏览:5934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6-27 12:51

摘要: 据《(乾隆)福清县志》记载:在镇东卫南门外,明都谏林正亨、总兵刘应宠、举人黄见泰募建。《海口特志》记载:天峰塔,东村垒石七级,高广佛像虽不侔于瑞峰,亦一方胜概也。崇祯甲戌年,都谏林公正亨、孝廉黄公见泰创建,旁有塔寺,当日命名谓之天锋。有人议之日:锋不可露,恐兆两城干戈,丁亥年果罹惨变。今以愚见,可改为“天辅塔”,取九星辅佐之义,两城俱在其右,必获康居。吉凶虽由天数,亦强人谋,勿以某刺谬可也。峰辅同音,谓之天人皆欲避之。古语云:语为吉祥多富贵,是也。天峰塔不知何时消失。后被误认为是现存的海口凤林寺塔,并以“海口天峰塔”名义公布为文物。[阅读全文:]

圣寿宝塔
编辑:8次 | 浏览:34865次 词条创建者:天下     创建时间:03-02 21:19

摘要: 位于长乐市区西南山顶,又称圣寿寺塔、三峰塔。始建于宋绍圣三年。[阅读全文:]

石步塔仔(石步双塔)
编辑:4次 | 浏览:24593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29 00:18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龙江村村边,建于明代,石构。楼阁式,六角,七层,实心。高4.8米。塔刹呈葫芦状。塔身有佛翕,塔檐出挑,凿造瓦垅、瓦当。基座与塔身之间用钢条衔接,开施用少许水泥,保存完好。1995年4月公[阅读全文:]

文光宝塔
编辑:5次 | 浏览:14826次 词条创建者:晋安梅客     创建时间:10-14 12:23

摘要:       文光宝塔原在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东南的鳌顶峰巅,这里还有魁星岩、飞来石、龙观井、自成桥等名胜古迹。文光塔因年久失修,部分构件残损毁佚,1982年,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将其移置于山戚公祠边。2015年5月13日,热心村民向市文化部门申请将塔迁回原址,2018年9月28日,宝塔运抵原位,于2019年4月21日修复成功。       塔始建于北宋年间(960-1127)。平面呈八角形,计七层,楼阁式实心石构,通高约8米。塔座八角形,周长6.67米,枋面分别饰以云纹等图案。第一层南面塔身门额上阴刻有直下右读“文光宝塔”楷书塔名。塔身逐层略有收分,塔檐平直伸出,出檐较长,檐面雕凿勾头、滴水。每层各面塔身辟有佛龛,内浮雕有佛像,造型端庄古朴。八角攒尖顶,上置相轮塔刹,塔外观淳朴稳重,雕刻精致,但风化严重。塔刹与基座为迁移时所造。       民间传说,北宋年间,城门这个地方住着郑、林两大姓,他们以耕织为生,经常受到官府衙役的欺凌。乡人希冀郑、林学子能为家族争气,高中进士、举人,以图当个大官,以解任人摆布遭受欺压的“窝囊气”。于是,请堪舆家选址,在城门山巅建造一座石塔,象征一支笔,厚壤镇邪,[阅读全文:]

 共15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