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TAG:25”找到相关内容500篇,用时0.116619秒
摘要:位于南屿窗厦村程屿山栖云岭下。建于宋代。栖云桥东南走向,为石构单孔平梁桥,全长约6米,净跨用两块宽1.05米,厚0.4米的石板平铺。桥堍为条石砌垒,桥板上面楷书铭文:“上元甲子壬戌岁五月日栖云僧润殊造”,字长0.15米,宽0.13米。[阅读全文]
摘要:在鼓山大桥南连接线后坂段,屿头山的北麓,有一座红墙黛瓦的建筑,坐南朝北,门额上写着“凤坂后山合境”,当地人称“后坂大王庙”。[阅读全文]
摘要:诗礼堂位于长乐市唐屿村,为一座四进大厝,主路分别为仪门、前厅、中厅、后厅,除后厅外(近年改建为现代仿古)均为明嘉靖建筑,其中前厅与中厅面阔七开间,大气典雅,轩廊部分驼峰雕刻样式与高湖龙院民居相似。[阅读全文]
摘要:白豸塔位于福清市东张水库中央,鲤鱼岛西南大约700米处。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该塔原塔高约15米,为七层八角实心石塔,每层塔壁正中设龛雕佛像,每根塔柱上都刻着捐资者的姓名。[阅读全文]
摘要:鳌江宝塔座落于福清市上迳镇上迳村迳江北畔的鳌峰顶上,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由当地信众集资修建,历时3年竣工。塔高25米,七层八角,仿楼阁式花岗石结构,塔座须弥式,塔门两尊青石雕镇塔武士,守卫左右。塔顶原为葫芦状巨石雕,民国初被雷轰毁。[阅读全文]
摘要:曾位于仓山区岭后(旧门牌望耕里2号),其所在的道路后也因此得名“望耕里”。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摘要:曾位于仓山区梅坞路21号弄1号(梅坞路东侧、塔亭路北侧),原主人林连柱,从事漆器业,主要向周边各脱胎漆器店提供原漆。现已不存,原址建新楼盘。[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约建于1935年,在乡贤林存琛的动议下,由本村族亲、中国近现代留美著名建筑大师林缉西(1894年—1983年)设计,为一座两层红砖楼、歇山大屋顶。[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马尾镇旧客运码头边,现为马尾旧街177号。潮江楼始建于清末,原为2层砖木结构建筑,面阔14米,进深28米,老板周用梁,初时开茗楼,后兼办旅社、菜馆。民国19年,潮江楼毁于大火,重建后改为3层。2017年对潮江楼进行修缮及开展王荷波事迹展陈工作。[阅读全文]
摘要:原郑和所建天妃宫位于南山之阳,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移建于此处,清嘉庆二十年(1815)重修。天后宫为土木结构,坐东向西,占地面积936平方米。由前至后依次为:正门、戏台(已改)、天井、拜亭(两侧钟鼓楼)、大殿。[阅读全文]
摘要:自右至左横刻颜体楷书“鹤寿”,落款“杜锡珪 ”,刻于民国16年。该石刻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马尾石刻艺术提供实物参考。[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福清市龙田镇福清三中校内,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由时任福清培元书院院长的柯志仁教士(H. R. Caldwell)和方鲍参牧师在美国向柯琳·约翰逊(Caroley Johnson)女士募捐而得,于1909年建成后名为“Carolyn Johnson Memorial”(柯琳·约翰逊纪念堂),同时还建成膳厅、浴房、围墙等。2002年由福清三中在香港的校友集资修缮加固,如今风貌依旧,并已申请确定为福清市文物保护点。[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石竹街道东张水库(石竹湖)畔鲤尾山上。始建于明代,楼阁式石塔,花岗石构筑,七层八角,高26米。塔廊宽0.65米,现已损毁严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