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TAG:25”找到相关内容500篇,用时0.125897秒
摘要:证实为距今约6,000年前的史前遗址,出土大量陶器、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石锛、石刀)等(陈仲玉等,2005)。其丰硕的考古内涵至今仍为马祖最重要遗址之一。[阅读全文]
摘要:大埔石刻位在东莒岛南边崖腹,面积约2.78平方公尺,上鑴刻41字,分七行,每字约为22公分,笔劲有力。这一石刻不但是明代遗物,也具有研究价值,而且还有纪念意义,约略说来有三项意义,1.它是明末东南中国人[阅读全文]
摘要: 杨前道南杨氏宗祠,祠厅和戏台为旧式构架,而门墙、看戏楼和牌位厅为水泥构件。“道南”二字为纪念家族远祖宋代理学名儒龟山先生杨时(程门立雪主角)。 祠厅(拍摄:红衣棒糖人/2015.1[阅读全文]
摘要:东犬灯塔创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是目前台闽地区古迹中离台湾最远的二级古迹,位于福建省连江县莒光乡东莒岛福正村东犬山上。地当闽江口外马祖列岛南方,与列岛北方的东涌灯塔共扼闽江口出入门户,是进出福[阅读全文]
摘要:显应宫泥塑位于长乐市漳港镇仙岐村的显应宫(即妈祖庙)内,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保存完好的共44尊,包括妈祖、郑和、临水陈靖姑夫人等像。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荆山境初名“江屿庙”,始建于南宋年间,原为居住在荆山北麓的苏姓,为纪念先祖苏东坡而建的庙宇,后苏姓渐微,徐氏崛起。据史料记载,徐家村原名徐厝墩,南宋初年,奉直大夫徐荆阳由福建浦城渔沧迁居江屿山(即今荆山[阅读全文]
摘要:为闽海关营前分关建筑群的一部分,原为海关办公楼,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三层砖木结构,殖民地券廊式风格。该建筑在1988-1989年左右被拆除,改建为一体量类似的多层建筑,仅余部分台阶和底座。[阅读全文]
摘要:为闽海关营前分关建筑群的一部分,原为监察长住宅,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单层砖木结构,殖民地券廊式风格。这也是营前分关建筑群中现存的唯一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马尾婴脰山,为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的建筑之一,座落在马尾天主教堂小修院西南侧,双层砖木结构。2005-2009年间因年久失修塌毁,现存部分遗迹。[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马尾婴脰山,为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的建筑之一,座落在马尾天主教堂主楼南侧,原为单层带有门廊的建筑,现状为二层砖木结构西式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马尾婴脰山,为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的主建筑,1903年由船政法籍监督杜业尔(Charles Doyère)建造,为二层砖木结构、带有中世纪罗马风的教堂。[阅读全文]
摘要:一、建筑名称:龙泉寺 原名西山寺,《淳熙三山志》龙泉院条目载:「时有僧师邑人曰怀海,甚谨,一日令浣巾,久之,师语诘其由,曰:「适见青黄二龙戏井中」。仍以钵往贮,以示师。师心异之,因令游方,後果於百丈开[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乌石山西南角,为清代龚易图仕宦归后在福州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营建的四座园林之一,解放后为气象局所占,原尚存门楼一座,如今仅残存古荔数株及残垣。[阅读全文]
摘要:正面 火燄山 2014大廳內景 火燄山 2014側面磚牆 火燄山 2014廢棄的牆基 火燄山 2014[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