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仓山区积兴里7号、8号,约建于1930年-1940年。主体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西式建筑,带有院落。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北侧带有附属楼。建筑一二层檐口都有精细的装饰,顶部的雉堞式女儿墙较有特色。原主人黄氏家族为印尼归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收做公房使用,落实政策后产权复归黄氏。但建筑疏于维护,部分已破损。[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8号,建于民国时期,为三层砖木结构、带有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西式建筑。建筑占地402平方米,长20米、宽21米;平面近似方形,南立面设置外廊,开间大小相间,四大三小,圆形砖柱;侧面及背面设拱券窗,窗上方有半圆形叠涩线脚遮雨檐口,不开窗的部分则做成凹入式的窄券假窗,每层间也设置了复杂的叠涩线脚。建筑内为单元式公寓,所有厨房均设在楼后的附属楼中,与主楼间有双层木连廊连接。建筑原主人关氏家族(莆田人)、平潭某县长及一王姓医生。生物学家陈德智(1979-1984年曾任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系主任)、吴坤平等也曾在此居住。[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立新路5号,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原为公裕洋行(Rusden Phipps & Co.)建筑,先后作为美国驻福州领事馆(1891年前)、闽海关副税务司官邸使用;建造时间不晚于1868年。建筑带有庭院,有马房、厨房等附属用房,并有数株建楼时种下的植物。主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殖民地外廊式风格;走道位于房屋中间,走道左右各两间房间,面积很大,同侧的两间房中间隔断为一排折叠木门,打开则成一大厅,可举办宴会使用。建筑外观呈不完全券廊式,一楼柱廊发券,二层则为平过梁,檐口有简化的线脚和齿状线脚装饰。2015年以“闽海关税务司公馆旧址”名义公布为仓山区文物登记点。[阅读全文:]
摘要: 【所在位置】隆平路【建筑名称】隆平药行【建筑质式】砖木结构【建筑质量】轻度破损【建筑年代】民国初期【性质功能】原有建筑性质:商业现在建筑性质:居住【建筑形式】西洋复古风格【建筑作者】不明【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竹园里,原为陈绍宽(曾任国民政府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海军一级上将)及其弟陈绍香的产业。1947年前后,萨镇冰(曾任北洋政府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福建省长)曾在此居住。建筑占地552平方米,为砖木结构西式三层楼房,高11.6米,面阔10间(39米),进深4间(16米),中有庭院。楼四周有空地,外围以砖墙,大门开于东北隅。建筑立面糅合了殖民式、维多利亚式、巴洛克风格等多种手法,南立面的巴洛克式双柱、檐下灰塑、木雕窗棂保存尤为完整,颇具特色。[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三一弄6号(原为三一弄2号),为三层砖木结构的联排式公寓建筑,建于1924年,风格简洁朴素。现分为两个门牌号,西侧两直为“赓庐”(三一弄4号),为俞氏家族所有;东侧两直仍名“韶庐”(三一弄6号),作为邮政宿舍使用。韶庐原主人吴观韶,民国时期曾任福建、湖南两省邮务长。1953年,赓庐部分售予福清籍印尼华侨俞兆华先生。建筑红砖砌筑,小青瓦四坡顶,两端及中央有壁炉烟囱伸出屋面。建筑立面造型朴素,门窗下小上大,除顶部设一叠涩线脚外没有其他装饰。[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三一弄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的联排式公寓建筑,建于1924年,风格简洁朴素。现分为两个门牌号,西侧两直为“赓庐”(三一弄4号),为俞氏家族所有;东侧两直名“韶庐”(三一弄6号),作为邮政宿舍使用。均为吴观韶所建。吴观韶民国时期曾任福建、湖南两省邮务长。1953年,赓庐部分售予福清籍印尼华侨俞兆华先生。建筑红砖砌筑,小青瓦四坡顶,两端及中央有壁炉烟囱伸出屋面。建筑立面造型朴素,门窗下小上大,除顶部设一叠涩线脚外没有其他装饰。[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三一弄7、8号。据谢氏后裔回忆,该建筑由先祖、商人谢培生建于1927年。另据2005年普查资料,建筑原主人为一名福清籍归侨。无逸山庄为带有院落的独栋别墅,院门倒八字形,有“无逸山庄”匾额;主体建筑占地面积457平方米,长25米,宽21米,为红砖砌筑的砖木结构英式三层楼房,两侧各有六角形楼凸出;建筑一楼有券廊、二楼开拱窗,立面带有壁柱装饰,檐口有该区域常见的砖砌叠涩线脚。[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