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该民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中巷256号,建于民国初占地约4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为四坡五脊顶木构楼房,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楼上左右挂廊围周,左右挂耳披榭,木雕花构件完好,后厅东侧游廊有楼梯通往二楼。房屋前方原有一八角亭,文革期间被拆。[阅读全文:]
摘要: 协和建筑部(Union Architectural Service,又名Fukien Construction Bureau)由基督教卫理公会于1916年创办,是福州近代最大的设计机构,除房屋设计外兼及[阅读全文:]
摘要: 旧居清道光(1821-1850)年间建,1932年重修,坐西向东,周以围墙。大门内有100余平方米的园林。园林正面为一幢中西结合的双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屋顶。南侧有小门通花厅。[阅读全文:]
摘要: 天祥洋行是福州较早设立的洋行之一,约建于咸丰、同治(约西元1860年)前后,1990年尚存一座办公楼与两座仓库。2006年因修建南江滨大道被拆除。拆毁前为福州市粮食运输重组公司。[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新权路29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前身是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英文名为Foochow Christian Union Hospital ,又名Willis F. Pierce Memorial Hospital)。医院由1860年(清咸丰十年)美部会创办的“圣教医院”和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美以美会创办的“马高爱医院”及基督教协和医院合并而成,以福州圣教医院之所在地为协和医院院址,于1935年1月将圣教医院之屋宇拆去,同年10月订立建筑协和医院新校舍之契约。新建大楼由协和建筑部范哲明、林缉西等设计,于1936年6月奠基,1937年8月竣工。因采用红砖为主要建筑材料,故俗称为“红楼”。协和医院大楼建成时,是当时省内设备最先进的病房大楼,楼内地面分铺混凝土和水磨石两种,并在上面分别铺设木板和石头,防火防滑。楼内拥有当时极为先进的电梯、供水、供电、热水、暖气等设施,初期设病床120张;建筑配备了蒸汽管道,高压用来消毒和洗漱,低压用来取暖,为当时南方唯一有这种取暖功能的建筑。2013年8月,以“协和医院红砖楼”名义,公布为“福建省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西湖宾馆内,又称三山旧馆,占地百余亩,集民居、园林、祠堂于一体,曾经被誉为闽省第一园林。原主人龚易图。1949年后环碧轩被征用为福建省政府接待处,后改省交际处,再改西湖宾馆。五十年代接待处建有苏式建筑多座。西半部景观也破坏殆尽。[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康山里13号,为福州近代著名华侨领袖叶见元(叶慰亨)先生故居,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由两座建筑组成,正座为两层带地下室英式建筑,高8.8米;西侧为加建的三层斜角碉楼,高11.8米。总占地面积221.85平方米。院落正门有“梦园”匾额;后门有“梦园别径”匾额。民国十七年(1928)七月一日,省侨务委员会、旅省名誉咨议会第一次会议在此举行;后多次省务、侨务会议相继在此举行。[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螺洲镇政府大院内,建于1954年。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55平方米,砖混结构,为建国初期受到苏联影响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式建筑的代表。建筑主体共2层,高10米,面阔46米,进深15米。前面中部突出柱廊,廊上有三角山花。1950年至1970年,螺洲是闽侯地委、闽侯县委所在地,该建筑作为闽侯地委大楼使用。后作为螺洲镇办公大楼使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