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仓山区上藤路93号,为风格朴素的二层砖木结构近代西式建筑。建筑为单开间,一层有增建的中柱;二层开个尖券窗,顶部有仓山近代西式建筑常见的线脚和女儿墙装饰。[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上藤路95号,为二层砖木结构、风格朴素的近代西式建筑。原主人为华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上藤路87-89号,为风格朴素的二层砖木结构近代西式建筑。原主人不详。建筑一楼改造为店面,中开间原为仓山区车辆修配公司太平巷修车门市部;二层檐口有简单的菱角线脚装饰,顶部设有带望柱的女儿墙。2021年3月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公园路43号,为砖木结构的近代西式建筑,带有院落。主体建筑三层,左侧开间设六角形塔楼,正立面带有木制露台,应为后期加建。主体建筑西侧沿公园路,有单开间、前二后三的一幢红砖房,顶部带有露台,也应为后期加建。主体建筑北侧有三层附属楼,原应作为厨房等使用。据居民回忆,该建筑原主人为“民国邮政总长黄瑞华”,但在《邮电志》中未查得,存疑。[阅读全文:]
摘要: 浦城会馆位于上杭路174~180号,均为坐西朝东。主座又名天后宫,临街为红墙,开三个门洞,门额上刻有“天后宫”、“海晏”、“河清”等,主座对面墙角刻有“浦城馆祭业”字样。[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公园西路2号,为一幢带有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现代式建筑,建筑面积1811平方米。因建筑屋脊塑有白鸽脊兽,故俗称“白鸽楼”。建于1955年,原为福建省供销合作社办公大楼。建筑为砖混结构,高四层,一层墙体石砌,二层以上为砖墙,平面长方形,中央内廊,楼梯间位于背面正中,正面五开间,背面四开间(不含楼梯间);屋顶模仿中国传统的歇山式屋顶,采用了传统彩画装饰,屋面上开有多个老虎窗用于采光和通风;窗下墙带有沙浆塑造的如意图案。现为福州市第二医院职工宿舍。另据陈兆奋先生回忆,该楼原为塔亭医院附属护士学校所在地,但此说存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仓前街道麦园社区的福州高级中学内,1910年建成并举行献堂礼。原为鹤龄英华书院(现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建筑群的一部分,系为纪念英华书院第二任校长施美志先生(George Blood Smyth)而建造,故又名“施教室”。现为福州高级中学图书馆。占地面积535平方米,南偏西15度,殖民地券廊风格。建筑共三层(地下室一层),因建于坡地,西立面呈现二层、东立面则为三层。长27.54米,宽19.426米,高17.285米。2013年作为“烟台山近代建筑群”的一部分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梅坞路2号,1955年奠基,1956年建成,2019年修复。苏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建筑前有两株华盛顿老人葵,为稀有树种。影剧院前广场原为英商太兴洋行(Bathgate & Co.)住宅。太兴洋行老板、英国商人高士威(J. C. Oswald)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署理荷兰驻福州领事职务;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正式授荷兰驻福州领事,直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离榕。此间太兴洋行馆舍一直作为荷兰驻福州领事馆使用。馆舍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平面接近方形。民国时期,太兴洋行建筑被火毁。1955年,为兴建仓山影剧院,太兴洋行旧址建筑被拆除,余北侧小部分被改建为售票房;2019年因北立面附墙生长的榕树影响墙体安全,售票房被拆除重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