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TAG:119”找到相关内容500篇,用时0.131818秒
摘要:位于罗源县鉴江镇东湾村中心。2011年、2019年,大殿、前殿分别被村民拆毁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云梯宫位于罗源县中房镇东山村云梯自然村,主殿供奉着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三姐妹。最后一次重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2015年,村民将前殿拆毁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苏州桥位于闽侯县南通镇苏坂村北面,民国18年(1929年),萨镇冰募资所建。南北走向,钢筋水泥混合孤形桥。[阅读全文]
摘要: 文光宝塔原在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东南的鳌顶峰巅,这里还有魁星岩、飞来石、龙观井、自成桥等名胜古迹。文光塔因年久失修,部分构件残损毁佚,1982年,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将其移置于山戚公祠边。2015年5月13日,热心村民向市文化部门申请将塔迁回原址,2018年9月28日,宝塔运抵原位,于2019年4月21日修复成功。 塔始建于北宋年间(960-1127)。平面呈八角形,计七层,楼阁式实心石构,通高约8米。塔座八角形,周长6.67米,枋面分别饰以云纹等图案。第一层南面塔身门额上阴刻有直下右读“文光宝塔”楷书塔名。塔身逐层略有收分,塔檐平直伸出,出檐较长,檐面雕凿勾头、滴水。每层各面塔身辟有佛龛,内浮雕有佛像,造型端庄古朴。八角攒尖顶,上置相轮塔刹,塔外观淳朴稳重,雕刻精致,但风化严重。塔刹与基座为迁移时所造。 民间传说,北宋年间,城门这个地方住着郑、林两大姓,他们以耕织为生,经常受到官府衙役的欺凌。乡人希冀郑、林学子能为家族争气,高中进士、举人,以图当个大官,以解任人摆布遭受欺压的“窝囊气”。于是,请堪舆家选址,在城门山巅建造一座石塔,象征一支笔,厚壤镇邪,[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办公楼北侧。[阅读全文]
摘要:赵氏家庙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由赵恢所建,又称“赵恢家庙”。雍正四年(1726年)毁于水灾,第二年又重建,历代都有修葺。“文革”期间,庙内许多文物受损,曾经作为厂房、学校等。[阅读全文]
摘要:百合明园为1929年由福州警界官员施泰桢、郭泳荣、庄原豪发起,聘请林天民设计建筑,在汤门附近废城基上兴建的大型园林化娱乐性澡堂。1951年改为国营大众澡堂,八十年代后澡堂园林、建筑部分相继拆除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本建筑位于复园里4号院内,为简易苏式新古典主义风格。2000年前已拆毁。[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晋安区鼓岭的宜夏村大洋坪5号,原为石匠刘慈祯宅。1947年2月22日,林白被任命为中共闽浙赣区委委员会城市工作部委员,以林白、刘文耀等人为核心的游击队伍,在刘家老厝建立鼓岭刘慈帧石匠联络站。2018年底在鼓岭古厝摸排中被发现、2019年完成修复,并以“闽浙赣五县中心县委游击队联络站旧址——刘家老厝”名义向公众开放。2021年3月,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2021年6月9日,本建筑列入台江区“推荐一般历史建筑建议名录”,却并未出现在7月21日公布的关于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中。[阅读全文]
摘要:2021年6月9日,本建筑列入台江区“推荐一般历史建筑建议名录”,却并未出现在7月21日公布的关于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中。[阅读全文]
摘要:2020年,因坊巷小学建设需要,本建筑迁往龙津二支巷异地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本建筑原址位于苍霞街道土地庙巷15号,因坊巷小学建设需要,在龙津二支巷异地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2021年6月9日,本建筑列入台江区“推荐一般历史建筑建议名录”,却并未出现在7月21日公布的关于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中。[阅读全文]
摘要:2021年6月9日,本建筑列入台江区“推荐一般历史建筑建议名录”,却并未出现在7月21日公布的关于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中。[阅读全文]
摘要:本建筑位于省府礼堂东侧,为原省府交际厅,根据建筑式样判断可能为民国或建国初期兴建。[阅读全文]
摘要:本建筑位于中山大院53座,因侧墙留有标有“朱子祠”的拱门,而被确定为林则徐幼年就学过的文笔书院。[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