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TAG:119”找到相关内容500篇,用时0.118688秒
摘要:位于闽侯县南屿镇流洲村上流洲25号。为一座地方庙宇建筑,供奉张太保,大约为民国建筑,仅有两开间,大门两侧有四幅李道环风格的壁画。大约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因福耀科技大学项目被拆除。[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晋安区岳峰镇岳峰村、东岳庙西北约100米。井栏为瓜棱形,井旁还有一个石盂,形制与横屿宋井群相似,疑为宋井。大约在2022年左右被拆除,原址用于建设道路。[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仓山区浦下村。根据门口的清光绪重修碑,应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筑。大约在2021-2022年被拆除,原址用于建设道路。后续计划在附近迁建/新建。[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青口镇梅岭村东侧的河道上,东西走向。始建于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原为福州通向福清古驿道上之桥梁,明代重修。[阅读全文]
摘要:原位于庄头村,为一座晚清民国民居,2023年6月因林森大道建设,落架拆除后迁建至后福村,门牌号后福村后福98号。2024年1月在此开设“福州肉燕博物馆”。[阅读全文]
摘要:2016年前后,经文物部门批准,市城乡建总对丹井进行保护性发掘。2019年下半年,在丹井原位置东北约80米的新建人行道旁,重新挖掘一口井、仿制井圈,命名为“丹井”,以此完成“修复”并保留文物保护单位身份。[阅读全文]
摘要:汤房巷2号、3号为同一处院落,位于台江区上杭路汤房巷。该院落由多座建筑组成,分别建于清早期、晚期,院落可以直接与上杭路87、89号相通。汤房巷3号有小门与汤房巷4号相通。[阅读全文]
摘要:福建新华印刷厂,成立于1949年8月,旋并入福州印刷厂,1957年又从中分出福州第六印刷厂,1961年改为现名。[阅读全文]
摘要:福州东郊竹屿村竹林境后山有一座古墓,墓面宽15米,纵深约60米,面向东南,封土前的基碑楷书:“皇宋赠昌国公人闽始祖赵公乔梓,民国九年仲冬全闽裔孙重修。”1985年发掘后,根据出土文物确定该墓实为明朝人赵世显及其夫人吴瑞合葬墓。[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青口镇庄头村洋中厝1-3号,民国青砖木构民居,坐北朝南,2023年6月拆除。[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瑞岩山上,摩崖题刻多集中在瑞岩弥勒造像和瑞岩寺周边的石壁上,题刻篆、隶、行、草、楷诸体皆备。据《福建省文物志》记载:瑞岩山“有宋、元、明、清摩崖石刻 170 多段”,其题材多为瑞岩山游记及诗歌,记载瑞岩山优美的自然风光。[阅读全文]
摘要:始建于1870年,又名铁天车码头即铁制栈桥起重码头。以船厂铸造的每根重达2500公斤的圆铁柱支撑梁架,上铺厚木板,形成铁坪台,具有强大的承载能力。1884 年中法马江海战中,铁水坪是法军重炮轰击的重要目标。1907年因板柱朽坏,更换新式起重机连吊架,并添建机器房一间。1941年,日机轰炸,铁水坪60吨起重机及铁吊杆被破坏。1973年在原址上建成了沿用至今的造船晒装码头。现存两个60吨吊机机座以及十余根铸铁支撑柱。[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文儒坊西段与通湖路交界处,西面与南面为曲折流经的安泰河。自2011年10月14日起,由福建博物院、福州市三坊七巷管委会与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文儒坊西段遗址开始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