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桥
一、建筑名称编辑本段
万寿桥位于仓山区、台江区之间的闽江上,北起台江中亭街,中至中洲岛,南接仓前观井路,是世界跨越最大江河的古桥。福州本地俗称“大桥”。始建于元大德七年,至治二年竣工。明天顺间、成化间多次重修;清初,江南桥改建为万寿桥同样的全石结构桥梁。乾隆年间重修时,惠安石雕宗师李周特地为桥栏柱雕18只形态各异的石狮。民国十九年(1930)福建省建设厅通行汽车,对万寿桥桥面进行改造;因工程质量不佳,民国三十四年(1945)再次大修。1971年为闽江上游通航,拆除了一个桥墩,改建两个,并将桥面抬高,架设于原桥面之上,同时将桥改名为“解放大桥”。
二、建筑创建编辑本段
该处原系渡口,以闽江江面辽阔,风大浪急,往来不便。宋元祐八年(西元1093年),福州太守王祖道依托楞严洲(今中亭街)造浮桥,用120艘木船以粗大绳缆固定于江中的18根石柱上,船上铺以木板,两边各有栏杆。桥长约4000尺(宋代尺较今“市尺”小)。陆游诗“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福州厝
由于江阔流急,风大浪高,浮桥时被冲垮。宋崇宁二年(西元1103年),王祖道再任福州知州时,又募建石桥,以石条叠砌江中为汀步桥,左右无护栏,桥长且窄,行人往来不便。
福老建州筑
元大德间,万寿寺头陀王法助鉴于闽江江阔水深,汀步桥往来不便,每遇风大浪高常出险情,乃倡修梁式桥,并派遣弟子道可进京奏报,得旨修桥。乃于大德七年(西元1303年)动工,历时19年,于至治二年(西元1322年)竣工,翰林学士马祖常为撰记。其时法助师已圆寂,民间感其功德,以师生前所居停万寿寺为桥名,曰万寿桥。并建头陀寺祀之,寺内《头陀寺法助禅师赞》碑,文日:“仁哉我师,功德堪思。台江观海,善愿心持。十方普渡,辛苦不辞,架桥叠石,再世成立。往来行旅,络绎奔驰。昔忧险阻,今乐坦夷。其利溥也,施及来兹。是宣享祀,在此江湄。”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三、建筑演变编辑本段
桥成之后,中洲至仓前也修筑了石墩木梁木石混合结构桥梁,名江南桥。 福老建州筑
明天顺间、成化间多次重修。清初,江南桥改建为万寿桥同样的全石结构桥梁。乾隆年间重修时,惠安石雕宗师李周特地为桥栏柱雕18只形态各异的石狮。 FZCUO.COM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福建省建设厅通行汽车,对万寿桥桥面进行改造。本次改造由日本大和工业株式会社设计和施工,将原有石桥面改为混凝土桥面。本次工程质量不佳,到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不得不又进行了大修。
1971年为闽江上游通航,拆除了一个桥墩,改建两个,并将桥面抬高,架设于原桥面之上,同时将桥改名为“解放大桥”。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万寿桥于1992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福州大水,一个桥墩崩离原位。1995年福州市政府将万寿桥、江南桥拆毁重建为联拱悬索桥,今已无复旧貌。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四、建筑形态编辑本段
万寿桥呈南北走向,北起楞严洲,南到中洲,长一百七十丈有奇。桥为石构平梁桥,船形桥墩,计28墩,29孔,桥上两翼有石栏,望柱顶刻石狮,南北端建亭各一座。中洲以南的江南桥也于清初改建为相同的质式。因此民间将其统一称呼为万寿桥,俗称“大桥”。1971年万寿桥增高之后,成为北起台江中亭街,南接仓前观井路的“桥上桥”。 FZCUO.COM
林轶南
【1890年代】
FZCUO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1900年】
林轶南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1907年】
FZCUO.COM
FZCUO.COM
【1912年】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1918】 FZCUO
【1920S】 福州老建筑
FZCUO
【1927】 福州厝
福老建州筑
【1930年】
福州厝
【1931】
福州厝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福州厝
林轶南
FZCUO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FZCUO.COM
FZCUO.COM
福州厝
福州老建筑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FZCUO
福州老建筑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FZCUO.COM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福州厝
福州厝
【1939】
林轶南
【1941】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林轶南
【1950年左右】 FZCUO
FZCUO
【1959年】
【1986年】 福老建州筑

五、身后情况编辑本段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