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上藤路12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的近代西式建筑。建筑风格朴素,除三层窗户发券外,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建筑原房主为福州著名痔疮科大夫李守泰医生,此后一直由李氏后人居住。2020年7月因上藤路拓宽而拆除。[阅读全文:]
摘要: 天后宫为福建船政局的组成部分。约八十年代中期,天后宫被拆毁,建造宿舍楼。2006年10月,马尾区政府投资在原址重建天后宫,建筑主体工程于2008年初竣工。[阅读全文:]
摘要: 陈祺厝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横龙村后垱19号,合院式清代民居,封火山墙,双坡顶。由大埕、门头房、正座、厢房、后座、天井等组成。大门尖顶拱形门,砖砌,进为大埕,大埕与前天井间有砖墙隔断。门头房面阔三间,进深一柱用九檩。正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用十三檩,穿斗式木构架。后座位二层木构楼房,二楼有走廊,西式风格。1949年后曾作为卫生院使用。2015年1月22日公布为仓山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一个月后,在台屿拆迁中被毁。[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池后弄56号。明洪武年间(1368-1396)天宁山北麓始设盐仓;明弘治间(1488-1505)重修,并建管理盐业的官署;明正德间(1506-1621),转运使钱承德建大厅、夹室、门廊、神祠、碑亭、警夜楼及公廨诸所。嘉靖年间日本人横行福建沿海,嘉靖三十六年(1563)八月,日本人首犯福州,仓山惨遭洗劫,大片盐仓被烧毁。嘉靖后期允许盐商自创盐仓。明万历年间(1573-1619),闽县、侯官两县盐商所创私仓多达143间,分布于江南桥至天安寺一带,自此烟台山北麓道路被称为“仓前”,烟台山被称为“仓前山”。清代盐仓被废,改为民居。 现存盐仓遗址,坐南向北,占地约100平方米。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4间,进深2柱,原木柱被截短使用。原木地板改为水泥地板,木柱只剩4根,风化糟朽严重。该遗址为仓山地名由来提供物证,是研究仓山地区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阅读全文:]
摘要: 乐群芳,位于福州市台江区苍霞街道中平路144-154号(连续的双号门牌)。民国时为成人娱乐场所,后为民居。现经火灾与拆迁,已消失。[阅读全文:]
摘要: 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竹屿村池边1号大厝,又名魁舆,为规模庞大、三纵两进深夹两路花厅的大宅,建筑占地约5000平方米,前有大石埕。建筑三路均为福州传统民居样式,两路花厅为西式,体现了近代福州民居中西合璧的特[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上街镇侯官下市39号,为一座传统民居。2019年,因省委党校周边路网建设被拆除,后迁往上市侯官城隍庙附近重建,见陈依柞故居(异地迁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马鼻镇贵峰村新村38号,建于清代。2017年2月17日,公布为连江县第一批历史建筑并挂牌保护。 2018年,被村民拆除,与贵峰大礼堂整合新建为贵峰村文化活动中心。2022年11月,公布退出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并予以摘牌。[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