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福建省政府,位于省府路1号,为宋代以来福建省官署所在地。此地宋代为提刑司署,元代为肃廉访司署,明代为福建提刑按察司署,清代闽浙总督署移来,故旧称“督署”。民国时此地成为福建督军衙门,后定为省政府。[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施埔路125号大院内,曾是“英国印度妇女教会”创办的“明道盲童女校”校舍,建于1922年。为两层砖木结构、殖民地券廊式风格的近代西洋建筑。现废弃。[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爱国路(原鹤龄路)南侧,原为美以美会创办的福音书院,建于1905年。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麦园路52号原文化局内,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原为福建协和神学院校址。福建协和神学院原为哥特式“工字”型连体楼房建筑群,中间三层、两侧二至四层、建筑面积3531平方米,占地面积6亩2分5厘。1983年该建筑群被仓山区人民政府拆建为办公大楼,现仅余二层办公楼一幢,门窗改为铝合金门窗,外墙贴红色瓷砖。现为某咖啡馆。[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龙江村村边,建于明代,石构。楼阁式,六角,七层,实心。高4.8米。塔刹呈葫芦状。塔身有佛翕,塔檐出挑,凿造瓦垅、瓦当。基座与塔身之间用钢条衔接,开施用少许水泥,保存完好。1995年4月公[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五一广场南侧。1972年建成灯光球场,1975年10月建成室内球场,成为体育馆。21世纪初拆除,福建省体育馆迁往五四北省体育中心,五一广场原址建设福建大剧院。[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涌泉寺前,宋元丰五年(1082年)烧造,东塔名“庄严劫千佛宝塔”,西塔曰“贤劫千佛宝塔”。原属仓山梁厝龙瑞寺,1972年移至现址。2001年作为“鼓山摩崖石刻”的一部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楼后街(1950年门牌号楼后街6号,1970年代门牌号楼后街3号),原为李秉华教授(协和医院眼科医生李学义之兄)的住宅。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泛船浦海关埕,建于清代。为闽海关早期办公楼之一。建筑紧邻闽江,北侧有可供船只卸货的小码头。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面阔五间,北侧(正入口)设有门楼,门楼二层有露台,宝瓶柱栏杆。建筑设计考究,门楼柱子和建筑转角都有隅石装饰;檐口、一二层之间有枭混线脚装饰。建筑一层西开间设有入口,二层为拱窗;一层、二层东开间均设拱窗,一层二、四开间和二层的三个开间则不发券。该建筑东侧有单层建筑一座,为闽海关验货厂。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春该建筑失火烧毁,闽海关迁至隔壁西侧的闽海关新办公楼办公。[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