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名称沙合桥,俗称小桥,因邻近“大桥”万寿桥而得名。建筑创建初为浮桥,宋绍兴十一年改为石墩桥,明成化六年改为石拱桥。建筑演变2002年中亭街改造和扩建,沙合桥被破坏,现埋于路面下。建筑形态净跨8米,拱券厚仅0.2米,被称为薄拱石拱桥。当代演绎一些[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施埔路125号大院内,曾是“英国印度妇女教会”创办的“明道盲童女校”校舍,建于1922年。为两层砖木结构、殖民地券廊式风格的近代西洋建筑。现废弃。[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龙江村村边,建于明代,石构。楼阁式,六角,七层,实心。高4.8米。塔刹呈葫芦状。塔身有佛翕,塔檐出挑,凿造瓦垅、瓦当。基座与塔身之间用钢条衔接,开施用少许水泥,保存完好。1995年4月公[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吉庇巷60号,建于明代,清至民国多次修建。原为谢氏家祠,清末林觉民曾在此创办阅报所,后为福建学生联合会、国民党闽侯县党部、《闽侯日报》社等。省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新宁古县衙署,唐武德六年析闽县为新宁县,县衙署建于敦素里平川。唐上元元年防御使董玠因其地卑湿移置吴航头。宋绍圣元年,里人陈子周于旧基建元明祠宇。元明祠在今古槐镇井南村。1958年作为粉干厂,庙额有“元明[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洪塘街。前身为1956年5月成立的洪塘篦梳社。1979年改为洪塘篦梳厂。[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绍岐村,又名邵岐炮台,建于清道光年间。中法马江海战(1884年)时重修。现一墩已倒塌。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