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建筑名称:洪福寺二、建筑创建: 宋咸平二年(西元999年),僧兴宗始建山门、大雄殿。 明隆庆六年(西元1572年),僧无边重建山门、大殿;三、建筑衍变: 崇祯十四年(西元1641年),僧普济建[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光化寺 寺对面山上有石如珠,传说夜可发光,寺因而得名。二、建筑创建: 唐乾化二年(西元912年),僧圆映建。更名“报国宁亲寺”。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僧如净重建。 清道光[阅读全文]
摘要: 唐咸通元年(西元860年),僧智净、慧泉结茅为寺。清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僧升明、定修募建大殿。[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兴祥寺二、建筑创建: 唐大顺二年(西元891年)僧智韬建,原名兴王院。明万历二十七年(西元1609年)重建。清嘉庆六年(西元1801年)十二月僧通镜、徒弘辉、孙仁能重建。三、建筑衍变: [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小沧乡政府二、建筑创建: 邮电所估计建于1970年代初。三、建筑衍变: 1993年修建山仔水库,小沧、刘厝里、过洋等自然村在淹没区内,乡政府拆迁往村西北方向新址西南临湖突出部。四、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小沧邮电所二、建筑创建: 邮电所估计建于1970年代初。三、建筑衍变: 1993年修建山仔水库,小沧、刘厝里、过洋等自然村在淹没区内,邮电所拆迁往村西北方向新址中央部位。四、建筑形态:[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小沧卫生院二、建筑创建: 1960年,潘渡保健院设坡西、小沧两个分院。1961年小沧分院独立为保健院。卫生院大楼约建于1972年。三、建筑衍变:1979年,卫生院直属县卫生局管理。 1[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不详 因该建筑正厢房合计一百零八个开间,故民间称为“一百零八间”,是原小沧自然村中规模最大的民居。二、建筑创建: 关于本建筑的创建时间目前没有任何资料,但从形态看可能是清中晚期建筑。三[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连江县小沧畲族乡七里村。厝主雷土焕(西元1810~1881年),字大金,号炳镇,于同治八年(西元1861年)六月邀闽侯大湖桥细木陈大春建造。坐北向南,主座面阔七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阅读全文]
摘要: 亦称尊王宫,建于清嘉庆十年(西元1805年)。原址在山仔水库淹没区,于1993年用原木石构件、按原样移迁连江县小沧畲族乡东风村龙宫坞。依山临水,坐西北向东南,面宽17.30米,进深19.50米,分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中山路23号中山大院内,原为明、清贡院“至公堂”旧址,清光绪三十年(1904)改建为福建咨议局大楼。193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来闽,改名为“中山堂”。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仁寿堂二、建筑创建:民国廿七年(公元1938年)二月,为庆祝萨镇冰八十九岁寿辰,福州海军袍泽陈兆锵、省参议会议长丁超五、省府委员陈培锟等50余人捐资,购置冶山马氏宅地,修建一座两层楼房,名[阅读全文]
摘要: 一、河流名称:安泰河二、河流起讫: 安泰河东起德政桥南侧,与琼东河交汇,向西过澳门桥后北折,沿通湖路蜿蜒北向,在观音桥头会合了大航桥河后转向西,经西门水关与白马河汇合,全长约2500米。三、河流衍变 [阅读全文]
摘要: 正面 火燄山 2014大廳內景 火燄山 2014側面磚牆 火燄山 2014廢棄的牆基 火燄山 2014[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