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街道名称:水部门大街 因位于明府城水部門內得名。二、街道起讫:水部门大街北起安泰河上的古仙桥,与河西路相接,与秀冶里河沿交叉;南到水部门(今福新路口),全长约350米。三、街道沿革: 早在五代闽[阅读全文]
摘要: 一、街道名称:五四路 因修建时与五一路相连,取“五四青年节”为名。二、街道起讫: 五四路南起澳桥头,北到福州火车站,全长3.6公里。 因五四路南段为河西路的一部分,为避免重叠,本词条内容南起汤门水[阅读全文]
摘要: 一、街道名称:河西路 因位于琼东河西岸得名。二、街道起讫: 河西路南起安泰河上的古仙桥,与水部门大街相接,北到永安街口,与庆城寺交叉,全长约800米。三、街道沿革: 河西路早在五代闽王王审知修筑梁[阅读全文]
摘要: 一、街道名称:宣政街二、街道起讫:宣政街北起鼓楼前,南经东街口与南街衔接,并与东街、杨桥巷交叉;全长约400米。宣政街因何而得名,目前尚未发现明确记载。推测可能是古代在鼓楼下张贴官方布告而得名。三、街道[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护道白真人庙二、建筑创建:护道白真人庙,元时称为“敕建白云宫”,明万历间成为“奉旨祀典”的官祭庙宇,重修并赐额“护道白真人庙”,明、清间又有多次修建。根据拆毁前的照片判断,白真人庙应是明代建筑。三、建筑衍变: 1995年,“乌山广场”拆迁,[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五四楼二、建筑创建: 本建筑创建于1954年,福州市建设局设计,工程造价11万元。三、建筑衍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停课,到1969年“复课闹革命”恢复招生,期间教学楼空置或该做[阅读全文]
摘要: 天后宫为福建船政局的组成部分。约八十年代中期,天后宫被拆毁,建造宿舍楼。2006年10月,马尾区政府投资在原址重建天后宫,建筑主体工程于2008年初竣工。[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福州一中教学实验楼二、建筑创建:建于1964年(?)三、建筑衍变:教学实验楼建成后一直称为“新楼”。1982年校庆,福州一中新综合教学楼即将落成,“新楼”之名已不合适继续使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乐群路14号,曾为基督教美以美会设立的建筑设计机构“协和建筑部”的办公楼,约建于1946年。后为福建神学院使用。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现代主义风格。协和建筑部(Union Architectural Service,又称Fukien Construction Bureau),是民国时期福州重要的建筑设计机构。其作品包括福建协和大学建筑群、福州协和医院旧病房大楼等。[阅读全文]
摘要: 一、机构名称:陈其昌营造厂二、机构创办:创办人陈其昌,创办年代不详,主要活动于民国中叶,三十年代曾承建福州协和医院大楼。三、主要作品:福州协和医院 [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乌龙江大桥二、建筑创建: 大桥所处的峡口是福州往南的重要通道,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福厦公路开工兴建,在此处修建轮渡。民国廿一年(公元1932年)福厦公路通车,民国三十五年(公元[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凤林祠二、建筑创建: 据《三山志》载,唐咸通年间(西元860-874年),任开成二年(西元837年)状元李诲为福建任观察使。 广明元年(西元880年),李诲为避黄巢之乱,更名邦,同兄话[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蝉林祠二、建筑创建: 唐天宝十四年(西元755年),余氏始迁祖余焕于自福建建阳南迁古田杉洋。 宋景德四年(西元1007年),余焕第五代孙余褐创建余氏宗祠。 宋宣和年间,余褐第六代孙余[阅读全文]
摘要: 钱公宝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西元1736-1795),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重修。中直钱公宝殿壁画于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2010年列为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2012年公布为古田县第五[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毓麟宫二、建筑创建:据《邹陵志》记载始建于元至正十二年(西元1352),清康熙五十七年(西元1718)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三、建筑衍变:1985年再次重修。2012年二月公布为古田县第五[阅读全文]
摘要: 本建筑为乡人林焕章别墅,具体建筑时间不详。据记载,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林焕章等人重修青芝山风景区,此建筑或建于此时。[阅读全文]
摘要: 一、区域名称:全闽大学堂校园二、区域范围:东与福州市实验小学一墙之隔,南临东街,西与福建省图书馆为邻,北界卫前街,三牧坊从校区中央穿过。总占地约41亩。三、区域衍变:嘉庆廿二年(西元1817年)[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