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明道堂
一、建筑名称:明道堂编辑本段
位于仓山区塔亭路67号,是英国圣公会在福州建造的一座重要教堂,始建于19世纪70年代,重修于民国十六年(1928)。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西式建筑,面阔三间,正立面有简单线脚装饰,顶部做低矮的女儿墙并设四根望柱。一层中央做拱门,二、三层窗均发券。建筑总面积约800㎡,南侧还有两座附属建筑,原为牧师屋。“文革”期间,该堂被仓山区物资局占用,1999年落实政策、归还教会,并作为福州基督教天安堂的附属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FZCUO
福州厝
二、建筑创建:编辑本段
基督教明道堂前身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英国印度妇女教会”派遣的沈爱美(Stephen Emily)在梅坞顶租赁民房(即今明道堂现址)创办的“明道女童盲校”。盲校所收之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山西、厦门、新加坡等地因饥荒等天灾造成流离失所的孤苦女盲童。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三、建筑演变:编辑本段
明道女童盲校所设教学课程、手工训育与灵光男童盲校相仿。学校分为幼稚园、初级小学。教授科目主要有:以《圣经》为文本,学习福州方言盲文、珠算、唱歌、弹琴等。国语(官话)盲文课程直到民国十七年(1928年)才设立。由于学生都是视障女童,所传授手工训育课程以家政为主,科目有:布置住宅、洗碗、汲水、濯衣、缝纫、看护幼童等。据1928年统计,明道盲童女校有80多名学生,从3岁到40多岁不等。已成年的学生大多不愿出嫁,甘心留校任教,或辅助传教士工作。学校也另外雇佣10余位明目女工协助校务工作。由于旧社会女性地位卑微,女盲人不可能像男性盲人可以有相对独立的生活,久居学校给盲童女校也带来比较大的财政等负担。到民国中后期,入女童盲校就读的孩童需要经由介绍人推荐。后来明道女童盲校继任校长的有胡师姑(Miss A.M.Wolfe)及兰师姑(Miss Lamb)等。盲校虽由西教士任校长,但实际校务皆由华人主持,从事具体管理的也都是华人。
林轶南
明道女童盲校与福州另外一所著名盲校——灵光男童盲校(原址今仓山区施埔路125号,后迁北门华林坊)为近代福州社会培养出了众多视障人才。盲校学生有到上海继续深造学习国语盲文的,有担任国立贫儿院院长的,为铜管乐队教师的,也有在福州教会视障幼稚园担任校长的。教会对视障盲童的成功教育在福州传为佳话,引起社会对盲童教育的重视。直到今天,这两所的声誉仍然被海内外华人广为传颂。福州仍有一些毕业自教会盲人学校的视障老者,他们弹得一手好钢琴,经常在教堂里免费为大众服务。他们积极向上之生活态度,赢得大众的敬佩。
2019-2020年修复。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四、建筑形态:编辑本段
五、技术参数:编辑本段
【所在位置】
塔亭路67号
【建筑名称】
原来名称:基督教明道堂
现在名称:塔亭路67号
【建筑质式】
砖木结构
【建筑质量】
轻度破损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建筑年代】
1910年
【性质功能】
原有建筑性质:宗教
现在建筑性质:宗教住
【建筑形式】
西文近代风格
【建筑作者】
不明
【建筑规模】
建筑占地面积:222平方米
建筑层数:3层
建筑高度:9.8米
建筑长度:11米
建筑宽度:22米
【建筑环境】
周边建筑环境:临巷,建筑风格相对明显,宗教性较强。 福老建州筑
周边绿化环境:内部绿化相对稀少。
周边人文环境:左边与国民党中央银行2米距离,右边与兰记相邻。
【所有单位】
原有(曾经)产权人:圣公会
现有产权人:基督教圣公会
福州老建筑
【使用情况】
一般维护
原有使用内容:基督教堂
现有使用内容:多半闲置,三楼尚在使用宗教礼拜聚会。
使用人:租户,以及教会。
管理人:教会
【价值评估】 福州厝
历史价值:1910年由基督教圣公会在此创建基督教明道堂。
艺术价值:该近现代建筑风格较典型,建筑保存较完整。
科学价值:该近现代建筑处近现代建筑分布较密集的地方,是研究近现代处近现代历史风貌街区的载体。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