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不可移动文物 >>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分类下有162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下的词条

丹井
编辑:14次 | 浏览:20640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3-01 00:03

摘要:  位于晋安区岳峰镇鹤林桂溪村,石构,宋绍熙二年(1191年)重建。1961年9月作为“凤丘鹤林”的一部分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保单位。2012年因横屿组团征迁和附近建设项目遭到破坏,被掩埋在地下至今。[阅读全文:]

江南桥
编辑:3次 | 浏览:29404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8-19 00:06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中洲岛与南台岛仓前路之间的闽江南港,又称“仓前桥”、“中洲桥”,宋代为浮桥,元初建木桥,屡建屡毁。清乾隆年间,福清人何际逑兄弟捐资及集资建石桥。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长约108米,八墩九孔,等跨。船形墩。1930年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1971年再次改建,加宽2米,增高4米,于中洲上建旱桥,将江南桥与万寿桥连为一体,改称“解放大桥”。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桥面倒塌,再次重建,现仅余桥墩残件于江中。[阅读全文:]

玉屏山庄
编辑:7次 | 浏览:23107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26 23:53

摘要: 位于仓山区盖山乡阳岐下村,为清代邳州知州、诗人叶大庄的故居。环玉屏山而建,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原有20多座房屋,有鱼池假山,具有园林风貌。叶大庄死后,家道败落,山庄被分割,一些房子己毁坏,部分房屋己改建。现保存最完整的是山南的游氏家。该屋为砖木结构,由门廊、披榭、夭井、大厅、厢房、后庭等组成,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正座(大厅及两侧厢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穿斗式减木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封火墙。厢房为二层阁楼,厅前廊檐、柱均为楠木。门墙用青砖清水砌,上设女儿墙,形似城垛。后庭花园,园中假山峥嵘,怪石嶙峋,花木相映。整座房屋布局匀称,精巧典雅。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店坂桥
编辑:6次 | 浏览:22615次 词条创建者:lumiere     创建时间:03-23 13:57

摘要: 店坂桥又名多桥亭,位于福州市日溪乡店坂村边,紧邻罗源县霍口乡。建于清嘉庆拾陆年(1811年)辛未腊月拾壹日,为侯官、罗源两县捐资所修,以方便两地交通往来。店坂桥为福州郊区现存最完好的大型木拱廊桥。[阅读全文:]

鼓岭万国公益社
编辑:13次 | 浏览:50752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4-23 20:10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岭,是一个西式俱乐部,建于1914-1915年,由鼓岭避暑地的外国人筹资建造,1924-1925年翻新重建。建筑最初的平面由传教士建筑师程奋鹏(F. H. Trimble)设计,内部包括一座有240个座位的礼堂、3个“委员会”房间、更衣室、男女卫生间、浴室、厨房以及一间食品储存室。原建筑为石木结构,面阔七间,中央五开间凹入为外廊,端部开间封闭。整座建筑均用平整毛石砌筑,墙厚约50cm左右;廊柱亦为毛石砌筑,正方形,边长约45cm。屋顶为三坡顶,木三角桁架,小青瓦屋面,上有砖压顶;建筑左侧山墙做阶梯状封火山墙。建筑后临下坡,原建有挡风墙,墙身高过屋顶。1995年4月,公布为第三批晋安区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天安堂
编辑:47次 | 浏览:151786次 词条创建者:EdDuck     创建时间:11-30 01:57

摘要: 位于仓山区天安里15号,由美国传教士麦利和(Robert Samuel Maclay )主持修建,清咸丰六年(1856)10月18日落成、举行献堂仪式;“以世人争趋名利,不求天锡之安,故取基督劳苦负重就我,我锡尔安之意以启之”,麦利和为之定名为“天安堂”,英文名Church of Heavenly Peace。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黄治基牧师筹集银两万元将该堂扩为千人大教堂,并在此纪念美以美会传入福州50周年。1988年,被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天安堂被教会自行拆除,重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建筑。1999年10月30日举行献堂典礼。新堂面积达2300平方米,可容纳1500人聚会。[阅读全文:]

利发巷59号
编辑:9次 | 浏览:23840次 词条创建者:红衣棒糖人     创建时间:06-11 18:58

摘要: 利发巷59号民居(原利发巷65号)为一晚清民国的二层民居,前为带走马廊的天井院,后有一内天井,保留原有楹联花窗等。明间两侧楠木隔扇十分精美,保存状况完好。[阅读全文:]

利发巷61号
编辑:2次 | 浏览:18038次 词条创建者:红衣棒糖人     创建时间:06-11 15:31

摘要: 利发巷61号是晚清民居,为一两进双天井的院落。有一些局部特征似有闽南风格:台阶做柜台脚、地面用六角红砖;另外截水用红色花砖也有特色。[阅读全文:]

金山塔寺
编辑:39次 | 浏览:63092次 词条创建者:EdDuck     创建时间:01-31 01:09

摘要: 位于仓山区西郊洪塘村附近乌龙江上,为福州唯一的水上寺。寺始建年代不详,元代已有王翰《金山塔》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毁坏,1934年重修,1983年、1996年两次再修。主要建筑有妈祖殿、石塔、文昌阁、厢房;妈祖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单檐歇山顶,角檐翘角,上饰卷草,下施角鱼。左厢房名“借借室”,是明代“三一教主”林龙江(林兆恩)借居之处。右厢房名“忙忙斋”,传为抗倭名将张经早年读书处。金山塔,在寺院中庭,为七层八角楼阁式实心石塔,高11.5米,二层素面须弥座。塔身素面,四面设券门,角檐上翘,葫芦形塔刹。1983年8月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法海寺
编辑:7次 | 浏览:36319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3-04 13:45

摘要:   法海寺位于于山北麓,门前道路因寺得名法海路。  法海寺创建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西元945年),初名兴福院,宋大中祥符年间(西元1008-1016)改名法海寺。政和七年(西元1117)改作道观神霄宫,[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