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所属分类  >  中华民国(1912 - 1949)    不可移动文物    仓山区    螺洲镇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保护规划(2018—2030年)》收录建筑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市名人故居、历史纪念地和有代表性古建筑”    建筑    居住建筑    清(1646 -1911)    收费开放   
[8] 评论[0] 编辑

螺洲陈氏五楼

目录

一、建筑名称:陈氏五楼编辑本段

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后门埕,正门门牌号为后门埕8号(游客由螺洲镇政府边进入),是陈宝琛(清代大儒,曾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太傅,是福州新式教育奠基者之一)贬官后回乡兴建的住所。五楼始建于清光绪间,民国初竣工,历时25年,包括沧趣楼、赐书楼、还读楼、北望楼、晞楼等建筑,规模宏大,有鱼池假山、庭院花园等,占地面积4113平方米。建筑群中大部分建筑南偏西20度;其中赐书楼,前后两进,封火山墙,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二层楼房,均面阔七间,进深三柱带前后廊,内珍藏御赐陈若霖的书籍;其后为还读楼,二层楼房,封火山墙,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楼下架空,楼上为陈宝琛藏书之所;东侧为晞楼,单檐歇山顶二层楼房,穿斗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三面游廊。其南建露台为陈宝琛纳凉赏月之所。晞楼之北为北望楼,建于民国初,以示“思君”,分前后两栋,均五脊四坡顶,南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北楼面阔四间,进深一间,因其结构精巧,俗称“小姐楼”。北隅为沧趣楼,系陈宝琛珍藏金石书画之所。歇山顶,二层楼房,穿斗架,面阔五间,进深五柱。其与还读楼之间有小园林,内有铁石轩、假山、池塘、凉亭等。1983年8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FZCUO.COM

二、建筑创建:编辑本段

陈氏五楼建设时序不同。最初建设的赐书楼,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用于收藏皇帝所赐珍藏的图书。赐书楼建成后,再建还读楼、沧趣楼,后建北望楼,最后建晞楼,民国初年竣工。

福州老建筑

三、建筑演变:编辑本段

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老建州筑

2005年,福建省、福州市和仓山区政府投入186万元资金开始陈氏五楼一期修复工程,对赐书楼以北的沧趣楼、北望楼、还读楼、晞楼及铁石轩、叠廊进行全面修复,至2006年5月竣工。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2008年,各级政府又投资625万元开始陈氏五楼二期修复工程,对2052平方米的赐书楼进行修复,2010年初竣工。

福州老建筑

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FZCUO

四、建筑形态:编辑本段

总体布局

【1933】

FZCUO

1933年左右拍摄的螺洲陈宝琛宅(陈氏五楼)入口(来源:东恩纳宽惇《泰ビルマ印度》,林轶南收藏)1933年左右拍摄的螺洲陈宝琛宅(陈氏五楼)入口(来源:东恩纳宽惇《泰ビルマ印度》,林轶南收藏)

福州厝

福老建州筑

【全景】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陈氏五楼全景(拍摄:池志海)陈氏五楼全景(来源:池志海摄于2012年1月)

福州厝

陈氏五楼(绘图:池志海)陈氏五楼(绘图:池志海)

福州老建筑

福州厝


FZCUO.COM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福州老建筑


FZCUO

【赐书楼】

“赐书楼”原称“赐书轩”,五楼之首,用以收藏皇帝御赐书。前后三进,第一进为明三暗五格局,即正面三开间,两侧各有别院。第二进左右各有厢房,右侧后部有独立小院。第三进为主建筑,为双层木结构,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

林轶南

店前村江边原有一座赐书轩,为陈宝琛曾祖父陈若霖珍藏皇帝御书之所,由书法家翁方纲题匾。赐书楼建成后,陈宝琛将曾祖父陈若霖故居中赐书轩的清帝御赐书籍和翁方纲题匾移入,与皇帝赐于他的书籍一并收藏。此楼陈设典雅、环境幽静。陈宝琛乡居时,同他的夫人王眉寿就住在楼下。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赐书楼(拍摄:池志海/2012)赐书楼(拍摄:池志海/2012)
螺洲陈氏五楼赐书楼(从南到北)(来源:丁梅摄于2010年3月)螺洲陈氏五楼赐书楼(从南到北)(来源:丁梅摄于2010年3月)

 

福老建州筑

螺洲陈氏五楼赐书楼第二进东批榭(来源:丁梅摄于2010年3月)螺洲陈氏五楼赐书楼第二进东批榭(来源:丁梅摄于2010年3月)
螺洲陈氏五楼赐书楼东花厅(从西到东)(来源:丁梅摄于2010年3月)螺洲陈氏五楼赐书楼东花厅(从西到东)(来源:丁梅摄于2010年3月)

【还读楼】

还读楼在赐书楼的后侧,取意于陶潜“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此楼是陈宝琛收藏民间善本之所,收藏大量民间的善本、珍本十万余册,其数量、质量都超过赐书楼“御藏”的珍本,为当时福州地区最大的私人图书馆。楼为木结构两层,面阔4间,进深5间,单檐山顶。因螺州地势低洼,每年都有洪水,还读楼有架空层,底下用石柱提高,第一有利通风,更好地保护书籍,第二可以防潮。解放后图书分存在福建省图书馆、省博物馆和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处。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还读楼(几雨 摄于2020.8)还读楼(几雨 摄于2020.8)

FZCUO
福州厝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沧趣楼】

沧趣含归隐,在赐书楼右后侧,系陈宝琛珍藏金石书画之所。陈自述:“余年来四十作沧趣、听水二斋以娱亲。”楼为土木结构,二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楼前有鱼池、假山、凉亭,具有庭园风貌。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陈宝琛因力荐唐炯、徐旭战败,部议降五级调用,自此隐居乡里二十多年,建沧趣楼以自娱赏古玩博,其遗作“余年来四十作沧趣,听水二斋以娱亲”之句就是这个意思。楼内收藏大量古玩、金石、书画,是福建省内最大的一座私人博物馆。回廊墙上原嵌有五方唐代墓志。“文化大革命”中散失。1984年找到《贤力毗伽公主墓志》、《裴成章墓志》、《张安生墓志》三方,由郊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李仁德墓志》、《曹夫人墓志铭》两方仍下落不明。其他藏品还有吴道子的画、唐寅的彩色仕女画、郑板桥竹诗等,而名书法家中何绍基的真迹尤多。当时福州的文人如陈衍、林纾、严复等都是“沧趣楼”的座上客,其诗文往来频繁,可见于《沧趣楼诗集》。沧趣楼下走廊中央立一凸形石,庭前有口小池,周围列十二块山石作十二生肖状。池边傍墙有一块数吨重的铁石,刻有“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客朝看麋鹿游”。园中花木扶疏,掩映成趣。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还读楼(后面的)(拍摄:池志海/2012)沧趣楼(后),前为铁石轩(拍摄:池志海/2012)
沧趣楼(拍摄:池志海/2012)沧趣楼(拍摄:池志海/2012)
螺洲陈氏五楼沧趣楼(从南到北)(来源:严可清摄于2009年6月)螺洲陈氏五楼沧趣楼(从南到北)(来源:严可清摄于2009年6月)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福州厝

【北望楼】
林轶南

北望楼在沧趣楼左前侧,“北望”不但是楼向“坐南朝北”,更有“丹心朝北阙”的寓意。1911年辛亥革命后溥仪被废,陈宝琛回乡建坐南朝北的望北楼,高挂溥仪盛服临朝的巨幅照片及陈列祭器等物,在这种形势下,陈宝琛建此楼,寄托自己的情怀。 福老建州筑

该楼建筑精美,分前后楼,中间隔一天井,均双层,前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后楼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由于精巧华丽,人们称之为“小姐楼”。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北望楼(拍摄:池志海2012)北望楼(拍摄:池志海2012)
2002年,重修前的北望楼。刘可耕摄(来源:中国新闻图片志)2002年,重修前的北望楼。刘可耕摄(来源:中国新闻图片志)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福州老建筑

【晞楼】

位于还读楼和北望楼之间,坐西朝东,以迎朝晖.楼名出于嵇康的《养生论》中有“晞以朝阳”之句,供观日赏月,乘凉迎风听雨之所,晞楼是五楼中惟一西式木结构建筑,双层,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四坡顶,与还读楼间有阳台,为陈宝琛与家人乘凉赏月之所。

林轶南

晞楼(拍摄:池志海/2012)晞楼(拍摄:池志海/2012)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福州老建筑

晞楼(拍摄:池志海/2012)晞楼(拍摄:池志海/2012)

 【铁石轩】

福州厝

 位于沧趣楼与还读楼之间,为园林内构筑物,另有假山、池塘、凉亭等。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螺洲陈氏五楼铁石轩(从南到北)(来源:丁梅摄于2010年3月)螺洲陈氏五楼铁石轩(从南到北)(来源:丁梅摄于2010年3月)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五、开放时间:编辑本段

现陈氏五楼作为景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8:30~17:00,门票10元。 FZCUO.COM

(2022年6月更新)

林轶南

 六、社会网络:编辑本段

陈宝琛通过联姻将家族与台湾的板桥林家、鹿港辜家和严复家族等。形成全新知识阶层群体,并且成为推动福州近代城市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陈氏五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晚清社会、家族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林轶南

螺洲陈与各家族之间联姻关系(福建农林大学陈少枫根据文献资料绘制)
螺洲陈与各家族之间联姻关系(福建农林大学陈少枫根据文献资料绘制)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朱紫坊方氏民居    下一篇 陈衍故居

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