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钟楼,1991 总务处及工务处即办公所,今已不存,估计为单层洋房,类似早期洋行。总务处建有钟楼,置大自鸣钟号钟各一,可能上置大自鸣钟,下悬号钟。钟楼现存。 有资料说该钟楼为30年代建造,这可能从形象[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楼后街(1950年门牌号楼后街6号,1970年代门牌号楼后街3号),原为李秉华教授(协和医院眼科医生李学义之兄)的住宅。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泛船浦海关埕,建于清代。为闽海关早期办公楼之一。建筑紧邻闽江,北侧有可供船只卸货的小码头。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面阔五间,北侧(正入口)设有门楼,门楼二层有露台,宝瓶柱栏杆。建筑设计考究,门楼柱子和建筑转角都有隅石装饰;檐口、一二层之间有枭混线脚装饰。建筑一层西开间设有入口,二层为拱窗;一层、二层东开间均设拱窗,一层二、四开间和二层的三个开间则不发券。该建筑东侧有单层建筑一座,为闽海关验货厂。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春该建筑失火烧毁,闽海关迁至隔壁西侧的闽海关新办公楼办公。[阅读全文:]
摘要: [白马南路101号·1924年·区文物保护单位]1924年,诗人翁心组、蒋逢年、张鹤廉等组织“福州志社”。同年九月,社人捐资在大庙山建楼,作为志社办公和社人赋诗吟唱的场所。[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主要分布于鼓山的绝顶峰、灵源洞、石门、白云洞及登山道两侧,在灵源洞一带最为集中。石刻涉及2400多位历史人物,题材、字体多样,是历史和书法艺术的宝库。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槐荫里2号,与槐荫里4号、槐荫里5号隔路对望。该建筑原有三层,下部二层为砖木结构洋房,顶部一层为阁楼,因年久失修,征迁前已大面积坍塌、成为危房。建筑原主人李笃生(1891-1950),毕业于英华书院,民国时期曾在福州法院看守所任典狱长;其妻王新瑜(?-1956),仓前山坐堂中医,主治妇科。该建筑至征迁前,为李氏(李笃生之子)、陈氏(王新瑜妹妹之子,后前往台湾)所有。该建筑于2019年整体拆除重建,后开办民宿“蝶园”,并宣传为“王穆和旧居”,但王穆和家族实居住于槐荫里1号。[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永泰县大洋镇棋杆村高盖山山腰,由大殿、灵龟洞、金水洞、观音洞等组成,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胜地之一。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香灯寺,位于福清市高山镇垅山村,距福州约92公里。创建于唐代,具体年代不洋,民国廿年(公元1931年)重建至今。寺内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钟鼓楼[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