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上藤路12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的近代西式建筑。建筑风格朴素,除三层窗户发券外,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建筑原房主为福州著名痔疮科大夫李守泰医生,此后一直由李氏后人居住。2020年7月因上藤路拓宽而拆除。[阅读全文:]
摘要: 入口(来源:auzhangming) 前院(来源:auzhangming) 楼梯(来源:auzhangming) 内院(来源:auzhangming) 内部空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牛弓街2号,建于民国时期。原为莆田籍商人程文铸的产业“西宴台中西大菜馆”,后被国际饭店租用开设跳舞场。1947年,永安堂福州分行经历胡梦洲牵头创办《星闽日报》,将该房屋购入作为报社社址。建筑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四周青砖封火墙,前后两进。一进两层,面阔三间,前天井做二层走马廊。二进为三层,成曲尺状。封火墙叠涩出檐、门窗栏杆做几何图案直棂,建筑规模较大,保存完好。[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苍霞洲文通弄17号,为英国圣公会福建教区的主教座堂,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1924年改建,1927年竣工,为单层砖木结构、维多利亚哥特式教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中平路172号,为清光绪年间“武状元”黄培松祖居,原为黄培松父亲开办的“泉泰茶行”。[阅读全文:]
摘要: 中平路186号为晚清民国时期民居,为台江地区典型的二层回廊,主座正厅单层之民居,外观西洋式。据说本来也是黄培松府第一部分。外观(拍摄:红衣棒糖人/2013.8)从主座看二层走马廊(拍摄:红衣棒糖人/20[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上三路8号,原为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外洋女布道会创办的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1908年美国女布道会创办“华英女子学堂”,1916年改称“华南女子大学”;1922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注册;收回教育权后,1928年改称“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该学院系由三座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带有面积较大的花园,分别为马莲彭学院(Marian Payne Hall,中间主楼,俗称彭氏楼,现名胜利楼,建于1911-1914年)、谷莲堂宿舍(Granson Hall,西侧楼,俗称谷氏楼,现名和平楼,建于1911-1914年)、程吕底亚宿舍(Lydia A.Trimble Hall,东侧楼,俗称程氏楼,现名民主楼,建于1922-1925年),由美国建筑师毕齐(Wilfred W. Beach)设计。其中马莲彭学院在1941年失火烧塌,抗战胜利后由海内外校友及教会人士捐资修复,遂成今貌。1951年由政府接管,同年与福建协和大学、私立福建学院等合并为福州大学,1953年改称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改称福建师范大学。本建筑先后为师大化学系、校部、海外教育学院等使用。201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观井路29号弄5号,为烟台山早期西洋建筑之一。百年间,该建筑功用屡有变化,明确可考的包括裕昌洋行、宝顺洋行、同珍洋行、汇丰银行、基督教青年会、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美丰银行、美孚洋行、福州制药厂等单位使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私立协和大学和福建美丰银行时期。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4米,立面宽七间。原为典型的殖民地券廊式风格,二层及屋顶后经改造,增加了带有中国传统建筑意味的出檐、翘角,但屋顶仍然有壁炉的烟囱突出。 2013年1月,本建筑以“私立协和大学旧址”名义归入“烟台山近代建筑群”,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