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豆区园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明代宰辅叶向高的私家花园兼书院。全园面积近200平方米。豆区园虽小,但布局精巧,婉约秀雅。[阅读全文:]
摘要: 【所在位置】上杭路100号【建筑名称】原来名称:民国福州总商会【建筑质式】木结构 【建筑质量】轻度破损 【建筑年代】清末 【性质功能】 原有建筑性质:总商会 [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上杭路128号(原上杭路63号),称“建郡会馆”,由建宁府(府治在今建瓯市)商帮集资建于清嘉庆年间。会馆依山而建,由戏台、酒楼、神殿、花园等组成。[阅读全文:]
摘要: 新址建筑仅有一进,建筑材料全新,尚不明确是根据原建筑的哪一部分建造。[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西南、濒临闽江北岸的小山岗上,1954年1月,在修建闽江防洪堤取土中发现,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福清馆巷30号,20世纪初融籍商贾、海外侨亲集资所建。建筑占地约500平方米,二进,内有戏台、走楼、神殿。“文革”中被占用,2002年工厂迁出,2006年重修一新。[阅读全文:]
摘要: 闽清会馆原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帮州街道后田新闽街(原新闽街61号),2004至2005年新闽一带拆迁,会馆被迁建至现址(三保直街白马河畔)。[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梅坞路2号,1955年奠基,1956年建成,2019年修复。苏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建筑前有两株华盛顿老人葵,为稀有树种。影剧院前广场原为英商太兴洋行(Bathgate & Co.)住宅。太兴洋行老板、英国商人高士威(J. C. Oswald)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署理荷兰驻福州领事职务;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正式授荷兰驻福州领事,直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离榕。此间太兴洋行馆舍一直作为荷兰驻福州领事馆使用。馆舍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平面接近方形。民国时期,太兴洋行建筑被火毁。1955年,为兴建仓山影剧院,太兴洋行旧址建筑被拆除,余北侧小部分被改建为售票房;2019年因北立面附墙生长的榕树影响墙体安全,售票房被拆除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 西禅寺,又称清禅寺、延寿寺、长庆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怡山山麓,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1992年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黄阁重纶坊位于福清城区利桥街东端,与瑞云塔遥相呼应。该坊是为纪念叶向高两次入阁主政,于明崇祯元年(西元1628年)建成的。“黄阁重纶坊”是福清历史标志性的建筑物,1985年10月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省政府立碑保护。全坊由一色黛青色花岗岩构成,仿木楼阁式重檐四坡顶。通高10.07米、面阔四柱三间约11米,进深三柱两间约3米。牌坊门洞跨街,门额为巨大月梁。梁双面均浅浮雕鳌头、牡丹、双凤等图案。梁下有透雕神鳌的雀替承托。梁上置青石雕隔扇,双面镂空透雕人物3组。中组内容为抚琴、奕棋;透雕人物僧俗,长幼神态各异,袍履、须发分明。隔扇上方为诰封牌,列叶向高、叶父朝荣、祖广彬、曾祖仕俨四代诰封官衔,有文字21行,每行6字,另加款识8字,计134字。牌上用柱头枋,双面有浅浮雕。枋上置匾,横向阴刻楷书“黄阁重纶”四字。牌坊顶楼面宽一间,进深两间。楼阁中竖立牌匾,署“恩荣”二字,匾周镂刻飞龙,匾左右一组斗拱,承托横梁正檩。坊顶正脊中置宝葫芦,两端为神鳌衔脊,鳌尾翻掀朝天。次间门洞略低于明间。柱分立石台上,台高0.33米。柱间仍施月梁,梁双面浅浮雕鳌头,下由镂空雕刻的雀替承托。下层进深两间。柱间镶嵌青石镂空透雕隔扇,隔为前后间。透雕分别为渔、樵、耕、读。前后檐柱间也各镶青石透雕隔扇作为门面。透雕分别为“苏武牧羊”、“杨震拒金”、“秉笔直书”等历史故事。柱头用坐斗,柱间仿木结构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