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几雨 编辑的词条
阳岐午桥东侧民居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
标签: 25.997889 119.276980

摘要: 位于仓山区阳岐午桥东侧桥头,是一处近代砖木结构二层民居。[阅读全文]

高宅洋式汉厅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
标签: 26.028160 119.248230 登记

摘要: 高宅洋式汉厅位于仓山区建新镇高宅村23号隔壁,双层结构,外观为西洋建筑,内为传统古民居,四坡顶,宽10米,长12米,高8米,文革期间曾为建新镇粮站所在地,现已无人居住。[阅读全文]

台屿陈祺厝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红衣棒糖人     创建时间:
标签: 台屿 26.018444 119.274889 已经消失的建筑 登记 薛定谔式开放

摘要: 陈祺厝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横龙村后垱19号,合院式清代民居,封火山墙,双坡顶。由大埕、门头房、正座、厢房、后座、天井等组成。大门尖顶拱形门,砖砌,进为大埕,大埕与前天井间有砖墙隔断。门头房面阔三间,进深一柱用九檩。正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用十三檩,穿斗式木构架。后座位二层木构楼房,二楼有走廊,西式风格。1949年后曾作为卫生院使用。2015年1月22日公布为仓山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一个月后,在台屿拆迁中被毁。[阅读全文]

河东路民国楼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
标签: 26.086779 119.305305

摘要: 位于鼓楼区河东路,坐北朝南,两层红砖民国楼,现立面已抹水泥。原为民国一包姓商人所建,解放后房屋被没收,由福建省某厅长居住(一说为福建省建设厅厅长,一说为民国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郑贞文),现为民宅。[阅读全文]

竹屿坊兜桥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
标签: 26.094359 119.333516 竹屿 古桥 登记

摘要: 坊兜桥为东西走向,石构平梁建筑,全长6.95米,面宽2.7米,高约3米,原为单孔,由四条石梁组成桥面。[阅读全文]

竹屿木牌坊(异地重建)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
标签: 26.094726 119.332492

摘要: 原竹屿木牌坊于2014年7月被落架拆除。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22日,由福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负责的竹屿木牌坊在原址附近重建,尽量采用原构件,但除“父子贤良”“兄弟孝友”的牌匾及部分斗、部分横枋为原物外,包括夹杆石在内的构件皆为新物,原物比例不到20%,原因是较多变形的木材无法使用,大木构件基本不能用,如几排斗拱需要平直的拉结枋连接,但弯了的拉结枋会导致斗拱无法安装到位,只能弃用。[阅读全文]

台屿陈本孚故居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
标签: 台屿 故居 26.016423 119.275720

摘要: 一、建筑名称:陈本孚故居二、建筑创建:  本宅具体创建时间不详,从现存实物来看应建于中晚清。三、建筑衍变:  建筑保存完好。目前居民已迁出。四、建筑形态:  陈本孚故居位于台屿村,平面呈凹字形,凹口埕院[阅读全文]

台屿中截陈宅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
标签: 26.014417 119.274583 台屿 登记

摘要: 中截陈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中截村,南偏东16度,占地面积750平方米。西洋式外立面,中式厅堂,属于典型的中西合璧二层民居建筑。由前天井、回廊、正座、后天井等组成。外墙为红砖墙,有露台。正座用青砖包围,底部设拱形门,内部中式风格。中式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用十三檩,穿斗式木构架。[阅读全文]

台屿陈鸿信宅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
标签: 26.014635 119.278718 台屿 登记

摘要: 位于仓山区建新镇台屿长埕村69号,又名“长埕红砖厝”、“台湾十厝”,为早期曾在上海经商的福州人陈鸿信家族住宅。建筑由门头房、厢房、正座、天井等组成。清水门墙,抬高九阶至大门,大门上有门亭,上为二楼露台。门头房、厢房均有走廊,可互通,走廊顶部有藻井。正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木地板,前有卷棚游廊。大厅4根大柱、两侧壁板、大厅顶及走廊顶雕花为楠木,大厅前两旁有陈宝琛楹联一幅。垂钟、窗格、屏门上方花板枋板等多处雕刻精美。[阅读全文]

台屿鼎记老宅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小飞刀     创建时间:
标签: 台屿 26.017398 119.276537

摘要: 鼎记老宅。据原主人说,原为官员住宅,为三落排式。老宅大门未按传统开在中轴线上,而是开在侧面。门侧有小型马鞍墙。门内为内院,四周围墙环绕,同筑有宽敞的石埕。宅前有宽大的石埕,石埕前方有砌筑平整的矮墙。宅内天井,正厅保存完好,两侧披榭已改建。外石埕,内石埕,内天井均为石砌,这种结构在传统建筑中较为少见。[阅读全文]

气象局12楼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
标签: 26.077119 119.288925

摘要: 初建时全称“福建省气象局福州海洋台办公楼”,三层砖混建筑,建于1955年,位于乌山西麓、福建省气象局内,现作为宿舍使用。[阅读全文]

白马南路169号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fzcuosfanabc     创建时间:
标签: 26.056785 119.295105

摘要: 2021年7月21日,本建筑以“白马南路169号”登入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阅读全文]

福建省委党校礼堂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几雨     创建时间:
标签: 26.078451 119.281856

摘要: 本建筑位于柳河路福建省委党校大院正中,建于1955-1959年之间。青砖砌筑,苏式新古典立面,门厅四柱三拱券,柱头有少量装饰纹样。山面非传统三角形,而是呈火山锥形,独具特色。本建筑于1986年左右拆毁,建设党校现存礼堂。[阅读全文]

洲尾道10号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
标签: 26.056714 119.292545

摘要: 位于白马桥西桥头,是一座青砖外墙、二层有圆形竹节窗的民居。外墙依附有三层柴栏厝。2021年被拆除。[阅读全文]

福清会馆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红衣棒糖人     创建时间:
标签: 会馆 福清巷 26.058978 119.310842

摘要: 位于台江区福清馆巷30号,20世纪初融籍商贾、海外侨亲集资所建。建筑占地约500平方米,二进,内有戏台、走楼、神殿。“文革”中被占用,2002年工厂迁出,2006年重修一新。[阅读全文]

马尾潮江楼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
标签: 区保 25.994033 119.440056

摘要: 位于马尾镇旧客运码头边,现为马尾旧街177号。潮江楼始建于清末,原为2层砖木结构建筑,面阔14米,进深28米,老板周用梁,初时开茗楼,后兼办旅社、菜馆。民国19年,潮江楼毁于大火,重建后改为3层。2017年对潮江楼进行修缮及开展王荷波事迹展陈工作。[阅读全文]

春记茶行旧址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
标签: 共和路 26.049289 119.317328 茶行 登记

摘要: 春记茶行旧址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临江街道信平社区共和路22-24号,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泛船浦日商春记茶行(由时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人林春树开设)所建,占地面积404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老式厂房。1905年起,由革命党人林前铭商借“日商”的春记茶行,秘密设立革命社团领导人聚议所。[阅读全文]

汇丰银行福州分行旧址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
标签: 汇丰 银行 26.048579 119.312996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 省保

摘要: 位于仓山区梅坞路57号某楼盘院内(原为汇丰弄1号),建于清同治年间。时为汇丰银行在福州所设分理处,现存办公楼为二层(带地下室)砖木结构、殖民地柱廊式建筑。2009年修复,现为仓山区文化馆。2013年1月作为“烟台山近代建筑群”的一部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闽海关旧办公楼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
标签: 26.052282 119.316951 闽海关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泛船浦海关埕,建于清代。为闽海关早期办公楼之一。建筑紧邻闽江,北侧有可供船只卸货的小码头。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面阔五间,北侧(正入口)设有门楼,门楼二层有露台,宝瓶柱栏杆。建筑设计考究,门楼柱子和建筑转角都有隅石装饰;檐口、一二层之间有枭混线脚装饰。建筑一层西开间设有入口,二层为拱窗;一层、二层东开间均设拱窗,一层二、四开间和二层的三个开间则不发券。该建筑东侧有单层建筑一座,为闽海关验货厂。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春该建筑失火烧毁,闽海关迁至隔壁西侧的闽海关新办公楼办公。[阅读全文]

闽海关新办公楼(海关巷18号)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
标签: 已经重建的建筑

摘要: 本建筑位于海关巷18号,建于清代,原为易昌洋行办公楼,曾为日本台湾银行办公楼。20世纪30年代为闽海关购买。1949年初闽海关老办公楼失火烧毁后,闽海关改在本建筑办公,故称闽海关新办公楼。为仓前常见的早期砖木结构券廊式建筑,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也是七间,三面外廊。2005年,在南江滨大道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影响工期,闽海关办公楼未能实现原定的“整体平移”,转而采取“异地迁建”的方案,经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测绘、标号后被拆除。如今已得到重建。[阅读全文]

 共160条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