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仓山区 >> 对湖街道

该分类下有112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对湖街道" 分类下的词条

忠庐
编辑:32次 | 浏览:51729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4 14:12

摘要: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11号,建于1932年,原为曾在“电光刘”家族开办的企业任会计师的许省庵先生建造的私宅。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底层带有外廊的近代西洋式建筑,青砖砌筑;山墙有一组对称的烟囱,并挑出三层露台。建筑一层外廊发券,窗均做平过梁;建筑立面除腰线外未做过多装饰,檐口也没有福州近代建筑常见的叠涩线脚。[阅读全文:]

以园
编辑:19次 | 浏览:42542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5 23:04

摘要: 位于仓山区康山里12号,为叶氏家族私宅。原主人叶嘉亨,曾任三都澳福海关关长,为牧师叶颂林之子、梦园主人叶见元之弟。建于1920-1930年间。叶嘉亨以《圣经·创世纪》中“亚伯拉罕以子奉献神”典故命名为“以园”。主体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具有朴素英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占地390平方米。建筑建筑装饰较为简单,门窗均不发券,用木百叶门窗;顶部开有数个老虎窗,为一大特色。以园带有院落,门楼仍有“以园”匾额;1970年左右,园内部分地皮被占用建设新村。[阅读全文:]

林大美脱胎漆器店
编辑:0次 | 浏览:10516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3-13 01:17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麦园路、对湖路口(旧称洋墓亭),为著名脱胎漆器店林大美(LING DAI MI)店址。店主林波波,雇佣8人,资本3000元。[阅读全文:]

洋墓亭
编辑:31次 | 浏览:36060次 词条创建者:EdDuck     创建时间:12-18 19:37

摘要: 洋墓亭(Foochow Mission Cemetery)是福州市仓山区的一个已经不存在的教会公墓,始建于184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地点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仓前山麦园路西端山头的南北两侧。“文革”期间,洋墓亭被“破四旧”的红卫兵砸毁夷平,1970年代该地又被改建为福州橡胶厂。现今橡胶厂已拆除,原先洋墓亭的地界一部分位于今天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内东侧,一部分已被房地产购置开发楼盘。 洋墓亭被毁后仅余两根石柱,分别镶嵌于进步路、程埔路的墙上,至今仍存;此外,仓山区博物馆藏有洋墓亭的三块墓碑,[阅读全文:]

坦庐
编辑:0次 | 浏览:12941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1-28 00:08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上渡岭下里、邻近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由祖籍晋江后洋的杨氏家族建于1920年左右,包括数座砖木和木结构建筑,总占地约2000㎡。1998年,因建设三县洲大桥被征收,2000年彻底拆除。[阅读全文:]

真学书院主教楼
编辑:2次 | 浏览:24012次 词条创建者:有心无力     创建时间:06-18 21:05

摘要: 正门侧面楼梯门前水井半地下室过道[阅读全文:]

施埔将军庙
编辑:2次 | 浏览:19049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9-29 18:55

摘要: 施埕反帝大同盟旧址原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街道施埕社区施埔路4号,1933年中共福州市委把清光绪年间建造的施埔将军庙作为“反帝大同盟”据点,进行抗日救国活动。1935年,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同志组织抗日肃劣会,这里是进行秘密活动的据点。原庙为土木结构,占地约150平方米。由戏台、大殿、后院三部分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13.15米。单檐悬山顶占地149平方米。1985年重修后改作老人馆。近期再次重修,位置略有移动。[阅读全文:]

英华中学保志楼
编辑:4次 | 浏览:11733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4-18 17:49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爱国路(原鹤龄路)(1962年门牌爱国路8号),为鹤龄英华中学高中部的主体建筑之一。已毁,现为部队住宅楼。[阅读全文:]

琳庐
编辑:4次 | 浏览:29354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2-09 00:17

摘要:  琳庐位于岭后路23号(原生产路28号),是一幢两层红砖西洋式别墅,在2003年10月开始的岭后路拆迁中被拆除。[阅读全文:]

日本驻福州领事馆(清)
编辑:23次 | 浏览:49619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7-18 10:58

摘要: 位于对湖路,原为福兴洋行。1900年代之后,为日本驻福州总领事馆;抗战爆发后日本领事馆撤离;1948年作为敌产被接收;1949年后为海军部队使用。1980年代左右拆毁,建设高层建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