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马厂街17号,曾名“玉庐”,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柱廊式建筑。建于1919年前后,原主人林璞臣先生原为民国邮政系统(大东电报局)的高级职员。现为林氏后裔居住。原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丁汉波教授幼时也曾住此。[阅读全文:]
摘要: 池志海拍摄于2011年池志海拍摄于2011年池志海拍摄于2011年[阅读全文:]
摘要: 原位于仓山区湖山里5号(现逸园小区),为五开间联排别墅。原主人林钧泽(曾任江苏知县)。王大焜(民国海军将领)等也曾在此居住。[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楼后街(1950年门牌号楼后街6号,1970年代门牌号楼后街3号),原为李秉华教授(协和医院眼科医生李学义之兄)的住宅。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12号(原马厂街33号),为二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西式建筑,带有较大院落。据后代回忆,原为李德鼎所有。李德鼎原在马尾、厦门造船,回榕后居住于此。鼎庐亦因他而得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具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建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长18米,宽17米;一层窗发券,外廊采用的木质仿铸铁拱廊保存完好,在仓山地区也不多见。原主人金文泳曾任职于大东电报局,在原对湖江南金氏茉莉花园旧址建造拓庐。1949年初,金文泳去台湾为儿子举办婚礼,因福州解放而滞留台湾,拓庐由他的另一个在福州的儿子金章汉居住,并传承至今。[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康山里1号,建于民国时期(约1930-1932),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具有典型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近代建筑,总占地面积186平方米。建筑建造者刘道岸(又名刘谦兴),原为温州海关职员,后曾任马厂街基督教礼拜堂牧师。爱庐系刘道岸听取其子刘祁端(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中国红十字会会员)的建议设计,原拟作为诊所使用,但建筑尚未完工,刘祁端就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因救护伤员惨遭日军射杀。此后,该建筑始终作为刘氏家族住宅使用。[阅读全文:]
摘要: 挹秀山庄是曾经位于福州仓山岭后街91号(原望耕里1号,现师大体育馆停车场位置),与马高爱医院隔路对望。建筑原主人为陈秀琛先生家族。1957年,福建师范大学将公园路东山别墅(时为师大体育系宿舍)与陈氏家族对换挹秀山庄,陈秀琛先生之子陈国清医生(福州近代著名医师)带领全家迁出,挹秀山庄后长期作为师大教师宿舍。上世纪九十年代,挹秀山庄在上三路的拓宽中被拆除。[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