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泉山摩崖题刻,也称冶山摩崖石刻,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路冶山(泉山)。泉山,又名冶山、将军山,史载为闽越王无诸(越王勾践的后裔)的都城所在。山上岩壁之上保留了寿岩、山阴亭、望京山、唐裴刺史球场故址等宋代至民国年间三十余处摩崖题刻。泉山摩崖题刻是福州地处市区的一处摩崖石刻群,是体现福州城市衍化进程的重要史迹所在。[阅读全文:]
摘要: 青芝山又名百洞山,位于连江县琯头镇西北秦川溪畔,因山势奇伟、岩洞众多而得名。相传过去山上盛产青色灵芝,故又名青芝山。民间传说青芝寺始建于唐朝。[阅读全文:]
摘要: (于山西麓·宋-明)共有宋刻8段,明刻1段。宋代元绛篆书“金粟台”最为著名。[阅读全文:]
摘要: 西湖公园内现存多处石刻,有石碑、摩崖石刻、假山石刻等多种,并且以原猴山假山石刻最为集中。[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的灵源洞,楷书,字径约70厘米。为鼓山早期重要摩崖石刻。据《鼓山志》记载,为蔡襄所题。2001年作为“鼓山摩崖石刻”的一部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溪源宫摩崖石刻,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溪源村溪源宫东西方向岩壁上。始刻于明代,东向岩壁上为古摩崖石刻群,有明嘉靖蔡梦龙、清乾隆赵芝伯、杨昌范、清光绪郭柏苍游记题刻共四处;西向岩壁上为新摩崖石刻群,有陈立夫、卢嘉锡、郑乃珖等名人题字题诗七处。溪源宫摩崖石刻是研究旗山人文景观的珍贵史迹。[阅读全文:]
摘要: 自右至左横刻颜体楷书“鹤寿”,落款“杜锡珪 ”,刻于民国16年。该石刻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马尾石刻艺术提供实物参考。[阅读全文:]
摘要: 龙门摩崖石刻高2米,宽1.1米,“龙门”二字纵行楷书镌刻,字高0.86米,宽0.76米。相传系朱熹为祀大禹疏河决江凿龙门而刻。龙门石刻右侧有赵与滂诗刻、无名氏题记。[阅读全文:]
摘要: 原有276段,现在唐至清代摩崖石刻122段。分布全山,以邻霄台、冲天台、道山亭等处尤为密集,有篆、隶、楷、草、行书各体。最早者是唐代摩崖造像,有宋代程师孟、陈(蔡?)襄、李纲、朱熹、梁克家等名人题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