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乾元玄坛庙重修碑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乾园村102号,碑座浮雕刻狮子、麒麟。一座碑高2.75米,宽0.65米,厚0.17米,碑额刻道教图案;另一个碑高2.3米,宽0.47米,厚0.15米,碑额刻团形寿字和蝙蝠。民国13年重修碑,上面记录捐款人姓名、金额。[阅读全文:]
摘要: 罗峰摩崖石刻群位于城西街道办事处罗峰村村北1公里良坑溪尾,多为清乾隆至道光年间(1736~1850年)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共有石刻13处,构成了一座小碑林,占地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阅读全文:]
摘要: 螺洲曲水观澜题刻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洲尾村,原嵌于观澜书院岸前,1998建防洪堤改嵌堤壁,朝向南偏东10度。相传为“三才子读书楼故物”,题刻宽1.45米,高0.45米,立碑处为螺江八景之一。有一定的艺术价值。[阅读全文:]
摘要: 倚霞桥碑地属苍霞街道,地址:倚霞桥1号台江建造荔香倚霞桥记碑嵌于生春弄14号西南侧红砖墙上,为黑色叶蜡石打制,墙宽900*540mm,倚霞桥又称荔香桥。桥已毁,只保存民国4年(1915)建桥碑。碑高0.[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永泰县盘谷乡水尾村,现存宋至清摩崖题刻十二方,有王用文、曹学佺、王大壮、张大韶、沈野等人的题刻,为研究福建地方社会、风俗历史以及张圣君信仰起源,提供重要实物资料。[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清县梅溪镇樟洋村,宋代驿道,为闽清县城南部通往县城的主要驿道。驿道旁有南宋郑性之题刻楷书“万松岭”,字高0.82米,宽0.60米,旁款“清溪郑性之书”,字径0.20米,字体结构严谨端庄,笔力猷劲苍老。在该石刻右侧有民国石刻“听涛”,落款“徐尧昭书”。[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白沙镇汤院村,汤院原为雪峰崇圣禅寺廨院,为闽中郡西晋京官路水、陆转运驿铺。始建于唐代,现存北宋温泉汤池2口,花岗岩块石砌筑,平面呈圆形,径约3米、深约1.2米。附近有关于温泉的程师孟隶字题刻、吕惠卿楷书题刻、汤院住持楷书题刻等摩崖多处。题刻系宋代名人游览汤院温泉所留,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阅读全文:]
摘要: 原位于冶山球场遗址附近,唐代。 唐元和八年(813)辟球场时,依山为亭,剔石浚水,计29所。一景一诗,共有望京山、观海亭、双松岭、登山路、天泉池、玩琴台、筋竹岩、枇杷川、秋芦冈、桃花坞、八角亭、盘石椒[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临江街道太平洋社区观海路文藻巷31号清凉寺内,为原“下北馆浙船禅院”的碑刻。清凉寺原名“下北馆浙船禅院”,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由浙船木商公会在泛船浦所建,祀佛与海神天后(即妈祖)。教派系属鼓山曹洞宗,清嘉庆年间重建。1949年改为清凉寺,原为砖木结构,1994年被改建为双层混凝土结构。建筑底层为佛殿。寺左侧边门外有一古井,井旁立有石碑上刻:“龙泉,清嘉庆七年孟冬吉日立”,目前井已被改造为水泥,仅余石碑为原物。大殿左侧壁上嵌有5通下北馆石碑.是研究明清时期闽浙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1996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