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园
一、建筑名称:可园编辑本段
位于仓山区康山里5号,建于民国(约1928年前后),由两座建筑组成,均为红砖砌筑的三层砖木结构公寓。其中西楼占地540平方米,长27米,宽19.5米;东楼占地300平方米,长20米,宽15米。早期主人钟景竹为华侨,曾任清末至民国盐务系统官员。福州近现代许多著名文化人都曾在可园居住;据说林徽因曾在1928年回福州探母期间寓居于此;此外,原福建医学院教授林梁诚、原福建师大教育系主任、教授徐君藩、福建师院教师罗世方等都曾住在可园。 FZCUO.COM
二、建筑创建:编辑本段
本建筑创建时间约在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左右,创建者钟景竹曾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盐务系统的官员,该建筑的设计者、施工者目前均未发现资料记载。但根据该建筑的形态及时代背景,估计并未聘请专门的建筑师进行设计,而是由本地施工队根据习惯做法施工。 FZCUO.COM
本建筑周边尚有以园、梦园、爱庐等,建设时间与建筑风格均很接近。
福老建州筑
从这批建筑的形态特征来看,这应该是一个集中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即在一个统一的项目下,又划分为多个土地单元,由不同的投资者购买建设。这些投资者又都将房子建成单元式公寓,全部或部分用以分拆出租(或出售)。 FZCUO
三、建筑演变:编辑本段
据有关资料,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林长民长女林徽因与梁启超子梁思成于加拿大中国总领事馆结婚,8月回国,梁思成即前往东北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而林徽因则返榕探母。现有传闻林徽因在榕期间未居于祖宅而居于可园,尚未证实。此时可园刚建成,其所居为自购产业、家人购买或朋友产业,目前尚未能确定。
福州老建筑
民国中后期,青年作家徐君藩居于可园,写作、编辑文章书籍等,颇有影响。徐后为福建师大教育系主任、教授; 福州老建筑
据载,福州基督教家庭聚会的创办人、也是福州教会的七位同工之一的王连俊,在可园亦有住处,并曾经在此传道。
当前可园的居住者有洪、李、张、林四家。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四、建筑形态:编辑本段
可园由两座建筑组成,均为红砖砌筑的三层砖木结构公寓。内楼占地540平方米,底层有券廊,建筑时间有可能早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外楼占地300平方米,分成四个公寓单元,每单元一开间。院落呈哑铃形,大门为石库门式,位于外楼前院。 FZCUO.COM
【1994】
FZCUO
福老建州筑
【2009】
福老建州筑
FZCUO.COM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FZCUO.COM
林轶南
【2015】
五、基础数据编辑本段
【所在位置】 康山里5号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建筑名称】 可园
【建筑质式】 砖木结构
【建筑质量】 轻度破损
【建筑年代】 民国十七年
【性质功能】 居住
【建筑形式】 英式
【建筑作者】 不明
【建筑规模】 内楼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外楼300平方米,长度20米,内楼宽度19.5米,外楼宽度15米,层数3层,高27米,
【建筑环境】 院内绿化丰富完好,临近有以园、梦园等。
【所有单位】钟景竹、钟春辉
【当前所有】公私参半
【使用情况】 公私参半
【价值评估】 钟氏华侨钟景竹为原清末至民国盐务系统官员。据说1928年著名建筑师林徽因回福州探母,曾在此居住过。
FZCUO.COM
六、其他资料编辑本段
- 根据海峡都市报对可园老住户林信国先生的采访,可园走出的名人甚多,摘录如下:
“我曾寓居的“可园”,老房主叫钟景竹,曾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盐务系统的官员。1928年8月,著名建筑学家、作家林徽因回福州探母,曾寓居在此。这里的老住户,颇有不少文化名人,如医学博士、原福建医学院教授林梁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活跃于文坛的青年作家、后为福建师大教育系主任、教授徐君藩;还有原福建师院教师罗世方,是中国极少数精通梵语的专家,在他逝世后的1990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了他的著作《梵语课本》。我国大陆地区目前成系统的梵语书,只有罗世方的《梵语课本》和季羡林的《基础梵语课本》。2001年商务印书馆又出版发行了罗世方的《梵语诗文图解》。罗世方的长子罗建文,也是从这里出发,先后担任过中国围棋队男队的主力队员、中国围棋协会副会长、中国围棋队女队总教练。“文革”后恢复高考,可园里又走出了一批年轻人。洪家的长子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李家的次子考入南京航空学院,后公派留美。张家的长子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从本科一直念到博士毕业,现在是该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注:即张永前教授,毕业于福州高级中学)。次子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后来在母校读完硕博,现在国防部任职。”
另据载,福州基督教家庭聚会的创办人、也是福州教会的七位同工之一的王连俊,在可园亦有住处,并曾经在此传道。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以园 下一篇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