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仓山区 >> 仓前街道

该分类下有242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仓前街道" 分类下的词条

乐群路闽海关税务司公所
编辑:35次 | 浏览:52891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10-02 22:26

摘要: 位于仓山区乐群路12号,为清代、民国时期闽海关税务司(关长)的住处。原址为英商义记洋行(Holiday, Wise & Co.)。本建筑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民国十五年(1926年)重建;是一座砖木结构、两层带地下室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面宽七间,进深六间,但四面外廊的四角截去,外廊不再环绕联通而形成类似阳台的空间;建筑外廊不同于19世纪的建筑,上下两层均用平梁而不用拱券。外廊内侧的墙面则用民国比较流行的水洗石做法。[阅读全文:]

福建美丰银行
编辑:101次 | 浏览:72125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8 21:02

摘要: 位于仓山区观井路29号弄5号,为烟台山早期西洋建筑之一。百年间,该建筑功用屡有变化,明确可考的包括裕昌洋行、宝顺洋行、同珍洋行、汇丰银行、基督教青年会、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美丰银行、美孚洋行、福州制药厂等单位使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私立协和大学和福建美丰银行时期。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4米,立面宽七间。原为典型的殖民地券廊式风格,二层及屋顶后经改造,增加了带有中国传统建筑意味的出檐、翘角,但屋顶仍然有壁炉的烟囱突出。 2013年1月,本建筑以“私立协和大学旧址”名义归入“烟台山近代建筑群”,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上藤路124号(2021年)
编辑:2次 | 浏览:1579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1-29 01:18

摘要: 原位于上藤路12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的近代西式建筑。建筑风格朴素,除三层窗户发券外,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建筑原房主为福州著名痔疮科大夫李守泰医生,此后一直由李氏后人居住。原建筑在2020年7月因上藤路拓宽而拆除,2021年在原址西侧、上藤路126号旁仿建一座。[阅读全文:]

仓前盐仓遗址
编辑:9次 | 浏览:9622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6-28 20:52

摘要: 位于仓山区池后弄56号。明洪武年间(1368-1396)天宁山北麓始设盐仓;明弘治间(1488-1505)重修,并建管理盐业的官署;明正德间(1506-1621),转运使钱承德建大厅、夹室、门廊、神祠、碑亭、警夜楼及公廨诸所。嘉靖年间日本人横行福建沿海,嘉靖三十六年(1563)八月,日本人首犯福州,仓山惨遭洗劫,大片盐仓被烧毁。嘉靖后期允许盐商自创盐仓。明万历年间(1573-1619),闽县、侯官两县盐商所创私仓多达143间,分布于江南桥至天安寺一带,自此烟台山北麓道路被称为“仓前”,烟台山被称为“仓前山”。清代盐仓被废,改为民居。 现存盐仓遗址,坐南向北,占地约100平方米。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4间,进深2柱,原木柱被截短使用。原木地板改为水泥地板,木柱只剩4根,风化糟朽严重。该遗址为仓山地名由来提供物证,是研究仓山地区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阅读全文:]

石厝教堂
编辑:61次 | 浏览:112016次 词条创建者:EdDuck     创建时间:11-30 03:08

摘要: 位于仓山区乐群路22号,清咸丰六年(1856年)由福州英国侨民集资筹建,聘请香港土木工程师T. L. Walker设计,于同治元年(1862年)落成。该教堂原名圣约翰堂(St. John’s Church),因以石砌筑,俗称“石厝教堂”。1990年代起被海军占用作为印刷厂。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12年5月完成修缮。2018年以“烟台山约翰堂”名义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陶园大院
编辑:107次 | 浏览:104596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1-01 21:25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公园路,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有“仓山最美的建筑群”之称,建于1917年,开发商为华侨张开文(他同时也开发了附近的象山里4号)。陶园大院建成以后,现在的公园路一带亦被民间呼为“陶园街”。陶园大院在2005年公园路的“改造”中被拆除。原址建设了高层住宅小区“使馆区9号”。[阅读全文:]

安澜会馆
编辑:21次 | 浏览:36176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26 18:27

摘要: 位于仓山区仓前路与解放大桥交叉路口,又名浙江会馆、上北馆,清乾隆四十年(1775)始建,原为浙人在闽经商及官员、名人聚集之处。[阅读全文:]

独立厅
编辑:11次 | 浏览:42910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5-18 03:18

摘要: 位于仓山区梅坞路9号,为桥南公益社、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旧址,又名“独立厅”,是福州辛亥革命的重要见证。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刘杰、林雨时、陈毓鑫和王鸿滋等人向清政府注册成立桥南公益社,举郑祖荫为社长,名义上办理劝葬、戒烟、施医、救火等公益事业,暗中进行组织和宣传革命;该社成立时先设在仓前山冯巷铺(今巷下路)的古榕书院,后因成员增多,移至梅坞路本建筑内,对外称“丙午俱乐部”,实为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并创办《建言报》,鼓吹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先生来闽,由马尾乘船抵福州码头,首先到此接受福建同盟会欢迎,在发表演说后亲笔题写“独立厅”三字,后制成匾额悬于社内。建筑占地约100平方米,为风格朴素的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展览馆使用,内部有辛亥革命的常设展览。[阅读全文:]

爱国路2号
编辑:71次 | 浏览:107951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8 23:22

摘要: 位于仓山区爱国路2号,三层(带地下室)砖木结构建筑,殖民地外廊式风格,建于清代(早于1868年);曾为天裕洋行、天祥洋行、怡和洋行等所有,并曾作为美国驻福州领事馆使用;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改造前,归福州市邮电局所有,为职工宿舍。2015年以“清邮政司宿舍”名义公布为仓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2016-2017年在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改造中被修复,作为博物馆及万科“仓前九里”营销中心使用。[阅读全文:]

美国驻福州领事馆办公楼
编辑:37次 | 浏览:85068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0 20:58

摘要: 位于仓山区麦园路84号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内,为民国中晚期美国驻福州领事馆旧址。原址建筑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先后为圣公会医学传教士施约翰(Dr. J. A. Stewart)、英商万兴洋行经理住宅、德商禅臣洋行产业等。美国领事馆约于1930-1937年间迁入。根据建筑形态和历史资料,建筑可能经过改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