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营前海关番仔墓遗址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10-10 17:55 历史版本2 4999 1 0 新增内容,新增图片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营前海关番仔墓遗址

 长乐营前有个地方叫“番仔墓”(番仔,福州话“外国人”的意思),不少人都好奇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日前,当地人在这里发现了3块刻有英文的十字架形石碑。大家研究石碑并查阅地方史料,发现原来百年前营前一带居住了不少外国人,“番仔墓”便是“万国公墓”,石碑就是墓碑。

  3块石碑中,第一块长102厘米、宽56厘米;第二块长74厘米、宽59厘米;第三块长75厘米、宽54厘米。根据墓碑的材质、形制、尺寸,第二和第三块墓碑极可能是一块墓碑断为两截。墓碑上残留钎凿的痕迹,说明这些墓碑当年曾经被移为他用。

  从石碑上遗留的英文字母可以看出,其中一名墓主人名为JAMES,出生于索尔塔什。索尔塔什是英国的一个城市,隶属于英国的康沃尔郡。另一块石碑记载墓主人叫VAUCHAN,出生地是波塔,属于北爱尔兰的阿玛郡,出生于1835年7月22日,1892年去世。

  营前当地老人们说,“番仔墓”还有清朝闽海关办事处遗址,至今尚存一座洋房,据说是洋人港务长宿舍。长乐营前地方志中则记载了“番仔墓”地名的来历。原来鸦片战争后,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营前伯牙潭也成了福州海关的驻地。随之而来的是一批西装革履的海关职员,村民称他们为“海关先生”。为了偿还“庚子赔款”,慈禧太后把海关交给外国人来管。营前海关“大班”和住在旁边的洋人传教士们,相中了山上一块平地,于是他们又在那里盖起一栋别墅。洋人们在这里一住就是几十年,死了就埋葬在屋旁的空地上,后来围起木栅栏,成了“万国公墓”。由于墓上都竖立着花岗石材质的墓碑,上面刻着洋文,写什么营前当地人看不懂,只把那里叫“番仔墓”。

番仔墓遗址番仔墓遗址


 

 

 

 

 

 

 

 

         近日,笔者在长乐市营前街道白拦潭(左石右覃,以“潭”代。方言,今伯牙潭)“番仔墓”遗址附近发现3块镌刻有英文字样的十字架形石件(如图)。 “番仔墓”已经在“大跃进”时期被毁。此次,笔者发现的这3块石件,极有可能是当年“番仔墓”的墓碑,并且有确切的文字遗存,为查考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
  三块墓碑均呈长三角棱形十字架。墓碑1长102厘米,宽56厘米,厚30厘米;墓碑2长74厘米,宽59厘米,厚35厘米;墓碑3长75厘米,宽54厘米,厚29厘米。根据墓碑的材质形制、尺寸,墓碑2、3两块极有可能是一块墓碑断为两截。墓碑上残留钎凿的痕迹与裂纹,可以看出这些墓碑当年曾经被移为他用。
  墓碑1阴刻英文(□□处为碑石残断缺字或字迹模糊):
JAMES □□
BORN AT SALTASH CO□□
DIED AT PAGODA ANCHOR□□
FOR MANY YEARS PR OF□□
FOCCH□□
□□AND□□
  ————————————
  墓碑2阴刻英文:
□□SEPH VAUCHAN
□□AT PORTADOWN, GO. DOWN IRELAND,
22ND, JULY, 1835
□□IED AT PAGODA ANCHORAGE
□□1892
  ————————————
  墓碑2(另一棱面)阴刻英文:
PILOT FOR 17 YEARS
(或为TOR) THE O(或D).S.S.G. AT SHANGHA(加I,就是“上海”)
  ————————————
  墓碑3(仅折断处距顶端20厘米的地方,可见一个字母“B”),推测与墓碑2是同一构件。
  从第1块墓碑镌刻的英文可知,墓主人名为“JAMES □□(詹姆斯·□□)”,出生于索尔塔什SALTASH。索尔塔什是英国的一个城市,录属于英国的康沃尔郡 Cornwall,由此判断第2行后面“CO”开头的残缺处可能是 CORNWALL 。死于营前当地。从第2块墓碑第4行“□□IED AT PAGODA ANCHORAGE”文字判断,残缺处是字母“D”,也是死于营前当地。补充了第1块墓碑第3行“DIED AT PAGODA ANCHOR□□”末尾残缺处。
  第2块墓碑,第1行墓主人姓名残缺“□□SEPH VAUCHAN”,从常用的英文名字拼写规律上判断,墓主人名字可能是 JOSEPH VAUCHAN(约瑟夫·沃恩)。根据第1块墓碑的行文内容,推测第2行“□□AT PORTADOWN, GO. DOWN IRELAND”,前面残缺处可能少了“BORN”,记载了墓主人的出生地是波塔当(或波塔)PORTADOWN,属于北爱尔兰 IRELAND 的阿玛郡。第2块墓碑还详细记载了墓主人出生于1835年7月22日,墓碑最后1行仅存残缺的1892字样,可能是他的死亡年份。在这一块墓碑的另一个棱面,依稀可辨“□□THE O(或D).S.S.G. AT SHANGHA□□”,行末加“I”,就是“上海”,看起来像是上海的一家公司名称,可能与墓主人有关。
  综合2块墓碑镌刻的英文,完整拼写出2位墓主人的死亡地点 DIED AT PAGODA ANCHORAGE。营前当地,有清朝闽海关办事处遗址,至今尚存一座洋房,据说是洋人港务长宿舍。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闽海关建立后,在福州南台明代形成的外贸港区“番船浦”码头设立验货厂与连锁仓库。由于前来福州的大型贸易船舶无法进入番船浦,只好在营前的白拦潭锚地 PAGODA ANCHORAGE,将进出口货物用驳船盘运至番船浦候验。1869年(清同治八年),闽海关在营前设置分关,又称闽海关办事处,即“营前海关”。国弱关衰,关税协定,海关实权由洋人控制。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在闽海关内开办大清邮政福州邮务总局,并在营前海关内开设罗星塔分局。当年留下的营前海关公文戳,就是福州邮务总局的邮戳,上有右起横读“罗星塔”及“PAGODA ANCH”(白拦潭锚地)字样。另据了解,福州开埠以后,西方传教士纷至沓来,传经布道。当时,营前海关附近有一所基督教布道所。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美国传教士2人在营前白拦潭租赁民屋传教。
  福州人对这些洋人包括早期的传教士,统称为“番仔”。 “番仔”在白拦潭附近修造洋房,死后就埋在山上,群众称为“番仔墓”。墓碑上的文字 PAGODA ANCHORAGE,可以理解成记录墓主人的死亡地点在营前当地的英文地名。2位墓主人可能是营前海关的洋人,也不排除他们是传教士的可能性。

  附注:白拦潭(左石右覃)。有人称为白兰潭、白牙潭、伯牙潭。据福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福州方言词典》第181页【拦(左石右覃)】词条的解释,拦(左石右覃)langtang 天然裸露的大块岩石。白拦(左石右覃),意思为白色的大块岩石,营前当地人因地貌特征命名。后人以雅言更名为伯牙(左石右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