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位于福州台江区义州街道长汀路,1999年迁建至现址台江区白马南路262号。建于清末,汀州县商帮集资建造,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正厅主体结构尚好,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六间,穿斗式减柱造木构造。重檐歇山[阅读全文:]
摘要: 原位于仓山区上藤路110号,建于民国时期。从建筑形态及手法判断,应晚于1920年。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的建筑,沿上藤路街面为一开间店铺,店后为住宅。建筑整体风格朴素,二层窗的两侧小窗带有弧线造型,窗框、窗棂有木构几何图案装饰,较有特色。根据2005年普查资料,该建筑原为华侨产业,建国后为“临江物资回收商店”,后为直管公房。2020年7月初,因上藤路拓宽被拆除,并在原址西侧不远处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三山”之一屏山南麓的鼓楼区华大街道屏山社区华林路78号,坐北朝南。为北宋乾德二年(西元964年)创建的华林寺的大雄宝殿;但大殿本身的始建时间无考。1958年大殿被鉴定为宋代建筑,是长江以南现存最[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台江区双杭街道大庙路。始建未详,原有塔仔庵,坐南向北,为清式木结构,五柱三间,今仅存构架。塔仔庙塔,石构,实心,尚存两层。一层,方形,高39.5,边宽30.5公分,南面坐像双手交叠;[阅读全文:]
摘要: 始建于道光年间,民国重修,庙宇格局为戏台和祭台分列两边,两侧开拱门,街巷从中穿过,在福州庙宇建筑中独具特色。湖边村大王庙与梅园齐宅、湖边村酒库等共同组成仓山湖边村古建筑群戏台藻井(小飞刀摄于[阅读全文:]
摘要: 塔原为东门外圣泉寺旧物,明万历十一年(1583)八月,由主缘师大比丘瑞天灿和尚主持,福清县造塔石师王克亮领匠建造。1979年移入九仙观,2015年复移回圣泉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鼓楼区西洪路278号,建于清初,祀三国关羽。原庙宇有三个大殿,光绪间毁,只余一个大殿,建国后因扩建环城路和西洪车站、岗亭等,又拆掉大半,现只余一个殿身,坐南朝北,硬山屋顶,穿斗式木构。[阅读全文:]
摘要: [国货路南公园口·民国]1921年,“福州保存国货公会”在南台国货展览馆(原龙津小学)刻制两通“请用国货”碑,花岗岩质,通高4.18米(碑体高3.28米),宽0.62米。一立于南公园口([阅读全文:]
摘要: 澳门路营房里6-1号,系“茶学界泰斗”张天福故居2008年迁建后的新址。重建后,该院一进深、木结构、占地约100平方米。[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程埔头石岩路1号(聚和路、石岩路口)。民国四年(1915年),福建辛亥革命元老程拱宸在程埔头拓地一亩有余,拟建宇园。后因故延迟至十四年(1925年)才开始营建,并于次年建成。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红砖砌筑的近代西式洋房,东南部有突出的角楼。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民国海军司令萨镇冰为其奠基,时任福建省副省长刘通手书“宇园”二字。2006年,仓山区在实施“程埔头旧屋区改造工程”的过程中,将宇园列入拆迁对象。在对峙一年多后,2007年11月,宇园最终被拆除。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两座建筑进行了测绘,并在2010年“异地重建”于时代中学附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