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曾位于晋安区鼓岭。已毁。现为“碧茂园”。[阅读全文:]
摘要: 长乐圣教医院是福州市长乐区医院的前身,建于1912年。1951年,长乐县人民政府接管圣教医院,并入县卫生院,李庭康任院长。[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现仓山区乐群路“红军园”内。清咸丰五年(1855)英国向本地人租下天安山双江台土地,咸丰十年(1860)又续约。今天照片中常见的英国领事馆建筑系同治六年(1867)左右开始建设,同治八年(1869年)竣工,为一组西式建筑群,包括领事馆(已毁)、住宅(存基座)、乐群楼(现存)。本词条所述内容为已拆毁的领事馆办公楼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公园路,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有“仓山最美的建筑群”之称,建于1917年,开发商为华侨张开文(他同时也开发了附近的象山里4号)。陶园大院建成以后,现在的公园路一带亦被民间呼为“陶园街”。陶园大院在2005年公园路的“改造”中被拆除。原址建设了高层住宅小区“使馆区9号”。[阅读全文:]
摘要: 何树远故居位于公园东路,是一幢具有近代西洋风格的二层砖木结构洋房。结合居民回忆及建筑风格判断,建筑年代应在1920-1930年左右。据附近老人回忆,建筑的原主人何树远,曾为律师,后任福州平水轮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轮船公司经理。[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涌泉寺东南侧,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光绪年间改建,1934年失火焚毁,1935年重建,由林天民设计,改建为三层砖混结构的仿古式建筑。现为涌泉寺素菜馆。市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天儒楼为三层砖木结构,U形平面,建筑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入口内凹,青砖外墙,上承木结构组合式坡屋顶,属于典型的教会中国式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三山”之一屏山南麓的鼓楼区华大街道屏山社区华林路78号,坐北朝南。为北宋乾德二年(西元964年)创建的华林寺的大雄宝殿;但大殿本身的始建时间无考。1958年大殿被鉴定为宋代建筑,是长江以南现存[阅读全文:]
摘要: 本建筑位于海关巷18号,建于清代,原为易昌洋行办公楼,曾为日本台湾银行办公楼。20世纪30年代为闽海关购买。1949年初闽海关老办公楼失火烧毁后,闽海关改在本建筑办公,故称闽海关新办公楼。为仓前常见的早期砖木结构券廊式建筑,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也是七间,三面外廊。2005年,在南江滨大道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影响工期,闽海关办公楼未能实现原定的“整体平移”,转而采取“异地迁建”的方案,经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测绘、标号后被拆除。如今已得到重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