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琴泉山馆位于仓山区对湖路71号(原楼后街2号),为三层砖木结构、具有摄政时期风格的近代西洋式建筑。建筑原有临街门楼,在对湖路改造过程中被拆除。建筑原主人为李氏;福清籍华侨孙氏在1960年代购得一半产权。孙氏在建筑内开办有“孙彝乐牙科诊所”。李氏家族中的李斐英(1888—1954),字倬章,著名教授。先后就读于莆田哲理中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雪城大学,1912年回国,在兴化初级师范学校任教务长;1913年任福州青年会学校教务长兼英文教员。1916年至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任英文教员,1952年改任研究教授,1954年夏病逝于唐山,终年66岁。被誉为唐山交大“五老”之一。[阅读全文:]
摘要: 翁正春故居俗称“状元府”,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洪塘社区状元街9号(一说6号),后靠洪塘中心小学。主体官厅位于上坡之上,为明代建筑,朝向东南。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七间,进深七柱,前有庭院。[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中平路172号,为清光绪年间“武状元”黄培松祖居,原为黄培松父亲开办的“泉泰茶行”。[阅读全文:]
摘要: 中平路186号为晚清民国时期民居,为台江地区典型的二层回廊,主座正厅单层之民居,外观西洋式。据说本来也是黄培松府第一部分。外观(拍摄:红衣棒糖人/2013.8)从主座看二层走马廊(拍摄:红衣棒糖人/20[阅读全文:]
摘要: 于麓山馆位于于山北麓,观巷之内。1924年由杨愚谷、杨在纲兄弟建。中式双层砖木结构,正中有阳台两侧有砖砌门券,并有小花厅。原宅主杨愚谷,《厦声日报》主笔,曾任卢兴邦的参谋长。第二任宅主陈文渊,曾任协和大学心理学教授、代理校长、卫理公会华西年议会会督。第三任主人任仲泉,福建省文史馆馆员。[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太保境巷58号。为一座两层民国楼,外墙为青砖砌筑,正面设圆柱拱券外廊。建筑南侧约30米有高大的封火院墙和院门,据居民回忆直到建国初这里仍有假山花园。民国楼西侧有一座同时期的两层木楼。[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南街街道三坊社区光禄坊58号光禄坊北侧。许厝里为我市最早的古民居之一,用材较大。建筑造型古朴,整个梁架结构与明晚期、清时期的完全不同,主要采用斗拱式组成的垛支撑整个建筑,中采用虎头拱,减柱造扛梁厅。有较高的文物价值。[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