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黄巷36号。相传为唐黄璞故居旧址,清代梁章钜居此。小黄楼现存建筑为清代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楹联大师梁章钜所修葺,占地约3300平方米;琉球册封使赵新、鳌峰书院山长陈寿祺等也曾居此。小黄楼正座尚存一进厅堂与门头房;西侧花厅为双层小楼,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四面围墙,自成院落;内所有驼峰、斗、托、拱都经精雕细刻。天井前有鱼池、假山构成的园林,可经东西两侧的游廊进入楼上的藏书阁。东路进深较大,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住宅;前天井游廊环绕,后天井有三面游廊。从正房后天井东侧小门进入,为中花园。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中国涉台楹联博物馆使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黄巷东段北侧,俗称五子登科宅第。始建明末,面积2000多平方米;清道光间,福州名士郭阶三购此屋重修。主座建筑前后三进,坐北朝南,四面围墙,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临街大门六扇,[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吉庇巷60号,建于明代,清至民国多次修建。原为谢氏家祠,清末林觉民曾在此创办阅报所,后为福建学生联合会、国民党闽侯县党部、《闽侯日报》社等。省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法海路花园弄19-23号,园后临朱紫坊河沿,始建于宋代。原为宋参知政事陈韡的“芙蓉别馆”。明代为叶向高别墅;清代为龚易图花园。毗连三座建筑,坐北向南,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屋顶,四面围墙,富有福州民居特色。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郊区台江乡(现区划已调整,或为晋安区岳峰镇或象园街道)浦东坡尾村。坐北向南,木结构,平面呈“凹”字形,由大厅、厢房、披榭组成,占地面积483平方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梅坞路9号,为桥南公益社、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旧址,又名“独立厅”,是福州辛亥革命的重要见证。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刘杰、林雨时、陈毓鑫和王鸿滋等人向清政府注册成立桥南公益社,举郑祖荫为社长,名义上办理劝葬、戒烟、施医、救火等公益事业,暗中进行组织和宣传革命;该社成立时先设在仓前山冯巷铺(今巷下路)的古榕书院,后因成员增多,移至梅坞路本建筑内,对外称“丙午俱乐部”,实为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并创办《建言报》,鼓吹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先生来闽,由马尾乘船抵福州码头,首先到此接受福建同盟会欢迎,在发表演说后亲笔题写“独立厅”三字,后制成匾额悬于社内。建筑占地约100平方米,为风格朴素的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展览馆使用,内部有辛亥革命的常设展览。[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郎官巷,通塔巷,为凤池书院山长林星章住宅,因其所书斋名“二梅书屋”故而得名。始建于明末,清光绪及民国间大修。木构,坐南向北,前后、东西共五进。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六一南路52号仓山第二中心小学校内,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是清代旅居福州的广东籍商人筹建的、带有同乡会性质的会馆。现为仓山第二中心小学使用,市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林则徐出生地位于福州市中山路19号(原左营司九号),占地面积为2370平方米。据林则徐父亲林宾日撰写的《析产阄书》记载,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诞辰于此。嘉庆年间,林家经济稍宽裕,将屋买断。林则徐在此屋中度过了读书、中举和完婚的生活历程。与出生地毗邻的“罗氏试馆”为林则徐幼年读书处。时年其父为罗家塾师,亲自为四岁的林则徐启蒙。[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