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邵岐村,又名“林浦断桥”,俗称“三门桥”,建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两墩,三孔不等跨,已圮一孔。残桥全长22米,面宽2.8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狮山村,又名宫保祠,系明代南京兵部尚书林瀚建造的家族祠堂,为闽中望族林氏家族“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纪念物。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重修,1987年再次重修。庙为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由门楼、厢房、戏台、回廊、大厅、天井组成,占地669平方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的林浦村绍岐御码头旁,建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为花岗石砌造的实心楼阁式塔,高约7.5米。该塔是闽江水运的航标塔,见证了闽江航道往昔的繁荣。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绍岐村,又名邵岐炮台,建于清道光年间。中法马江海战(1884年)时重修。现一墩已倒塌。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南宋德祐二年(1276),南逃的宋端宗曾以此作为行宫。清代重修。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占地面积1694平方米,西偏南10度。由门亭、将军殿、大殿、厢楼、戏台等组成。歇山顶,门亭建在高台上,两旁砌台阶,亭顶藻井华丽,饰有丹凤朝阳和双龙戏珠图案。大殿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前有戏台,左右看楼。左侧为总管庙,右侧为天后宫。泰山宫祀泰山(南宋皇帝)及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名臣。庙两侧有辕门,庙前有埕,周以石围栏,栏柱刻有元代纪年。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石狮里,同时也是林瀚故居。林瀚(1434-1535)明尚书;林斯琛(1870-1924)近代民主革命家。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南偏西18度,林斯琛原位首进左披榭。大门前后有门罩,左右厢房,共二进院落。主建筑为清代格式,面宽三间,进深七柱,双坡顶,前有游廊,上有卷棚。第二进60年代后花园失火,损毁严重。部分廊石等为明代格式,第三进已焚毁。2001年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狮山村,跨濂浦河上。始建于宋咸平四年(1101)。桥为石构单孔平梁桥,东北-西南走向,宽3.46米,全长28.4米(含引桥),左右两端迭石为桥台,上架石梁,两侧有石桥栏,栏板上刻“林桥”二字,栏柱顶刻石狮。明崇祯、清乾隆、清道光时都曾重修。1995年4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又称林庭榆家庙,位于福州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明万历六年(1578)仲夏由林庭榆之子林熔建造,1990年重修。南偏西18度,占地285平方米。由门楼、天井、披榭、大厅等组成。门楼为牌楼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额匾楷书:“见泉林公家庙”。进门为插屏门。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减柱造构架,双坡顶,两边及后部设封火山墙,庭院、廊位均为石铺。厅内设供奉祖先的神龛,神龛横楣上刻有双凤朝阳图案,厅柱、堵板均为黑漆。[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