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汤房巷董氏家庙位于台江区上杭路南侧,汤房巷西侧,前门为汤房巷4号,后有小门设于上杭路福州市工商联斜对面。整体建于清代,原为董氏所有,后改为民居并售予郑氏。该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四面封火墙。前有花园,一二进均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第三进为楼。[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万福寺二、建筑创建: 唐贞元五年(西元789年),莆田人正干从六祖慧能处学禅得法回闽,师父临别赠语“遇苦即止”。正干路经黄檗山,见山川灵秀,因悟“黄檗味苦”,便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名“般[阅读全文:]
摘要: 赵公俊墓在竹屿村池墩,建造于宋代。据载,赵公俊是赵匡胤四弟赵匡美六代孙,官至两淮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赠昌国公,相传为赵氏入闽始祖。墓基深埋地下,墓前尚存石人石兽,墓后还有两株古[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盖山镇上岐村鳌头山北麓,墓为青石、花岗石结构,坐西朝东,墓如意形,有双重护臂,三层拜台,深12米,宽8.8米,墓碑铭文为“清侯官严几道先生寿域”,碑文两侧为卷书围屏,上雕菊蝶梅雀、松鹤竹鹿等图案。转柱为两根青石盘龙柱。第二层拜台有一横屏,上刻“惟适之安”,为严复手书。墓内安放清废帝太师太傅陈宝琛撰写的墓志铭。[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瑞岩山上,摩崖题刻多集中在瑞岩弥勒造像和瑞岩寺周边的石壁上,题刻篆、隶、行、草、楷诸体皆备。据《福建省文物志》记载:瑞岩山“有宋、元、明、清摩崖石刻 170 多段”,其题材多为瑞岩山游记及诗歌,记载瑞岩山优美的自然风光。[阅读全文:]
摘要: 心远庐位于盖山镇郭宅村,始建于1920年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的祖居及出生地。本建筑作为“原盖山乡医院”入选《福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单》[阅读全文:]
摘要: 文光宝塔原在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东南的鳌顶峰巅,这里还有魁星岩、飞来石、龙观井、自成桥等名胜古迹。文光塔因年久失修,部分构件残损毁佚,1982年,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将其移置于山戚公祠边。2015年5月13日,热心村民向市文化部门申请将塔迁回原址,2018年9月28日,宝塔运抵原位,于2019年4月21日修复成功。 塔始建于北宋年间(960-1127)。平面呈八角形,计七层,楼阁式实心石构,通高约8米。塔座八角形,周长6.67米,枋面分别饰以云纹等图案。第一层南面塔身门额上阴刻有直下右读“文光宝塔”楷书塔名。塔身逐层略有收分,塔檐平直伸出,出檐较长,檐面雕凿勾头、滴水。每层各面塔身辟有佛龛,内浮雕有佛像,造型端庄古朴。八角攒尖顶,上置相轮塔刹,塔外观淳朴稳重,雕刻精致,但风化严重。塔刹与基座为迁移时所造。 民间传说,北宋年间,城门这个地方住着郑、林两大姓,他们以耕织为生,经常受到官府衙役的欺凌。乡人希冀郑、林学子能为家族争气,高中进士、举人,以图当个大官,以解任人摆布遭受欺压的“窝囊气”。于是,请堪舆家选址,在城门山巅建造一座石塔,象征一支笔,厚壤镇邪,[阅读全文:]
摘要: 福建都城隍庙位于冶山东麓,据《榕城考古略》记载,相传该庙为西晋晋安太守严高所建,是全国最早建造的城隍庙之一。庙宇建筑几经毁建,1996年拆除阴阳司、侯爷殿遗址重建新庙,沿用至今。[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