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镇、村、街区、坊巷、河流

该分类下有89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镇、村、街区、坊巷、河流" 分类下的词条

东大路
编辑:12次 | 浏览:33294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7-25 17:07

摘要: 东大路实际上是“东门大路”的简称,最迟在宋初修筑宋外城前就已经形成。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左右,拓宽为可通行汽车的马路。五十年代末拓宽为27米宽,柏油路面的主干道,两侧修建多处省级政府机构的办公楼,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阅读全文:]

大航桥河
编辑:3次 | 浏览:21518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7-20 14:19

摘要: 大航桥河,东起汤门水关内,与琼东河交叉,经庆城寺前、狮桥、三牧坊北口、仁爱桥、到任桥(鼓楼前)、杨桥,通于水流湾会潮里、双抛桥接北水关之水,与安泰河会于浦尾。现残存自双抛桥至浦尾河段,内称为文藻河。[阅读全文:]

琼东河
编辑:6次 | 浏览:26878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2-28 23:14

摘要: 一、河流名称:琼东河二、河流起讫:  琼东河北起温泉二塘村北,与五四河交汇,沿过洋当垱路向南,在八角井附近折而向西,在永安桥复转而向南,经通澳桥到德政桥,略一转折后沿劳动路南行,过福新路后河道略显曲折,[阅读全文:]

屏山历史文化风貌区
编辑:8次 | 浏览:64327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3-01 00:11

摘要:  又称越山,也叫平山。因山形如屏,障护城北,得名屏山。山高67米,广50公顷,是“三山”中最大的山。史称汉闽越王无诸建冶城,相传就在山的东南冶山一带。冶山北有福州最早的冶练遗址欧冶池。晋子城、[阅读全文:]

禅臣花园
编辑:18次 | 浏览:55646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5-26 23:36

摘要: 位于仓山区进步路16号(现时代中学院内),由福州的德商禅臣洋行(Siemssen & Krohn)创建,为近代福建最早的一座西式花园,也是仓前山居留区内外侨创建的唯一公园。园中引种了世界各地的奇花名木,建有西式园林小品(包括喷泉水池、玻璃花房等)。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后,禅臣花园作为敌产被北洋政府没收,后又发还;1939年,福建省政府在禅臣花园旧址创办福建省自然科学研究所,次年改称福建省研究院。1949年后,由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使用;2006年,租予时代中学作为校园使用。[阅读全文:]

德园弄
编辑:4次 | 浏览:13460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1-29 17:24

摘要: 德园弄是曾位于仓山区岭后的一条小路,在岭后的拆迁中消失。德园弄因附近的一座近代建筑——德园(岭后)而得名。[阅读全文:]

水部门大街
编辑:4次 | 浏览:21618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2-16 23:11

摘要: 一、街道名称:水部门大街  因位于明府城水部門內得名。二、街道起讫:水部门大街北起安泰河上的古仙桥,与河西路相接,与秀冶里河沿交叉;南到水部门(今福新路口),全长约350米。三、街道沿革:  早在五代闽[阅读全文:]

肃威路
编辑:0次 | 浏览:16138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7-18 23:28

摘要: 位于鼓楼区鼓西街道,长约230米,南北分别连接省府路和鼓西路。肃威路原名“马房巷”,又称便民巷,是清代闽浙总督署马房边的小巷。1925年萨镇冰任福建省长期间,扩宽马房巷、修建了一条新型马路,因萨镇冰有“肃威上将军”头衔,故该路命名为“肃威路”。[阅读全文:]

粤华坊(道路)
编辑:2次 | 浏览:9447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3-26 00:39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临江街道,原是一条L型道路、北连泛船浦前街。这里多为广东人所居,因称“粤华坊”。内有同名建筑“粤华坊”。老粤华坊在南江滨大道建设中拆除,现改为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南自观海路,北至南江滨西大道。2017年被列入“老地名保护名单”。[阅读全文:]

安民巷
编辑:0次 | 浏览:16017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3-23 12:31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黄巷以南,西通文儒坊,是“三坊七巷”之一。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告示安民,故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