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丘头遗址
位于平潭县平原镇南垄村北,为山麓坡地,距今5500年至7000年,系福建省目前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物散布范围约3000平方米。1985年9月进行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共清理新石器时代贝壳堆积坑21个和残墓葬1座,出土一批石器、骨器、玉器、贝器、陶器等文化遗物,石器中打制和磨制兼而有之,打制的为砍砸和刮削之器。磨制石器以小型梯形锛为主,还有福建地区过去未曾发现的穿孔石斧,穿孔的石刀和石杵、臼等。骨器多利用动物肢骨制作而成,有凿、匕、镞、锥等。贝制工具仅发现贝耜一种。装饰品有玉块和骨笄。陶器较为完整的主要是纺轮和形态各异的支脚,为福建境内其它贝丘遗址所未见。生活用的陶器种类较简单,主要有釜、罐、盘、碗、壶、豆等。陶片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较少。陶器装饰中,除少量施红衣外,主要有拍印、压印、戳点和刻划纹饰。拍印纹饰中以麻点纹最为常见,其次为绳纹,条纹最少。压印纹多为贝齿压印,有连续,亦有分段。戳点纹一般是连续的,其形状有方形、圆形、椭圆形和三角形等。刻划纹多由双线或多线平行转折、交叉组成纹样。这些纹饰特点,形成壳丘头文化遗存的独特风格。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轶南
2019年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