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太保境巷58号。为一座两层民国楼,外墙为青砖砌筑,正面设圆柱拱券外廊。建筑南侧约30米有高大的封火院墙和院门,据居民回忆直到建国初这里仍有假山花园。民国楼西侧有一座同时期的两层木楼。[阅读全文:]
摘要: 1885年左宗棠逝世,福州乡人于龙津街大王庙附近建左公祠纪念他。位于龙津街西侧,坐西朝东,同时也是南公园的正门,跨龙津街有影壁。[阅读全文:]
摘要: 新港天后宫,位于台江区新港妈祖巷12号,可能为王应山《闽都记》中记载的建于元朝、明成化年间重修的天妃宫。现庙清光绪年间,由驻扎在附近的水师营总督吴鼎主持扩建。文革开始后,庙宇先后被麻袋厂、竹器社、市第三皮鞋厂占用。1971年,戏台照楼毁于火。2001年,信众集资重建前殿。2005年后殿毁于风灾,当年底重建竣工。[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新港街道路通河上。石构拱桥,弧形如玉带,两端有石阶各十三级,桥面施栏板、望柱、寻杖。桥南北走向,釃水三道,长30.7米,宽3.6米。桥北有路通庵,门额镶嵌石刻“路通古迹”石匾,为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周有封火墙,占地900多平方米。庵内厅堂、戏台木构完好,石柱楹联刻记附近十三乡群众崇祀史实。[阅读全文:]
摘要: 路通桥桥北有路通庵,门额镶嵌“路通古迹”石匾,为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周有封火墙,占地900多平方米。门额虽写做“武圣庙”,内部实际供奉着五灵公。庵内厅堂、戏台木构完好,石柱楹联刻记附近十三乡群众崇祀史[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台江区新港街道万寿路。一称尚公桥。清康熙七年(1668年)鼓山涌泉寺方丈道需所建。东西走向,石构平梁桥,二墩三孔,墩船形,桥东西各有石阶10级,桥面有望柱、栏版,桥两端各有石狮子两[阅读全文:]
摘要: 2021年6月9日,本建筑列入台江区“推荐一般历史建筑建议名录”,却并未出现在7月21日公布的关于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中。[阅读全文:]
摘要: 本建筑原址位于苍霞街道土地庙巷15号,因坊巷小学建设需要,在龙津二支巷异地重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