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旧居清道光(1821-1850)年间建,1932年重修,坐西向东,周以围墙。大门内有100余平方米的园林。园林正面为一幢中西结合的双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屋顶。南侧有小门通花厅。[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梅坞顶弄1号(塔亭路与梅坞顶弄路口),建于民国时期,原为郑氏归侨产业。据居民回忆,郑氏与江秀清(曾任国民党福建缉私队长,国大代表,福州“军统”领袖)交好,1949年后赴台。建筑现已不存,原址辟为楼盘“汇龙尚书苑”。[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仁寿堂二、建筑创建:民国廿七年(公元1938年)二月,为庆祝萨镇冰八十九岁寿辰,福州海军袍泽陈兆铿、省参议会议长丁超五、省府委员陈培锟等50余人捐资,购置冶山马氏宅地,修建一座两层楼房,名[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居安里8号,20世纪初为民国时期海军将领、曾任海军陆战队暂编第一混成旅旅长的杨砥中购入。1925年,杨砥中因海军内部不和被刺杀。该宅仍由杨家后代居住,直至拆迁。[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东山里(1950年门牌号东山里2号),原为谢氏家族所有。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信平路6号(旧信平路4号),原主人不详。1940年代为著名画家蔡鹤洲、蔡鹤汀兄弟购下,自行设计建造私宅“荻芦庵”。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七星巷2号,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的公馆,建于1920年代,为带有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三层砖木结构建筑,由江屏藩等福州乡亲筹建。建筑占地380平方米,分为主楼、副楼,副楼每层仅有一个房间。主楼中间大厅、左右厢房,厢房后各有一口水井,并有曲形楼梯。原二楼大厅陈设林森收藏的古董,中间为仿制御座式的座椅,铺以清帝御座用座褥、背垫、坐垫、手垫各一套,均为黄缎面,金线绣九头龙,精致绚丽。座前排一古鼎。厅的两旁有四架玻璃柜,内陈列古董。1949年后,解放军某部一医疗队占用主楼,林森家属迁至副楼居住;1951年,医疗队将副楼也全部占用,林森家属迁至七星巷3号属林为桢的房内居住。医疗队迁出后,公馆归仓山区房管所所有,迁入20多户居民。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