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仓山区、台江区之间的闽江上,北起台江中亭街,中至中洲岛,南接仓前观井路,是世界跨越最大江河的古桥。福州本地俗称“大桥”。始建于元大德七年,至治二年竣工。明天顺间、成化间多次重修;清初,江南桥改建为万寿桥同样的全石结构桥梁。乾隆年间重修时,惠安石雕宗师李周特地为桥栏柱雕18只形态各异的石狮。民国十九年(1930)福建省建设厅通行汽车,对万寿桥桥面进行改造;因工程质量不佳,民国三十四年(1945)再次大修。1971年为闽江上游通航,拆除了一个桥墩,改建两个,并将桥面抬高,架设于原桥面之上,同时将桥改名为“解放大桥”。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洪水冲毁一座桥墩,遭拆除重建为联拱悬索桥。[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城门镇城南村,建于清代,由并列三组合院式建筑组成。2019年7月入选福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传统格局二层木楼,中间为厅堂,二层外侧为木构外廊,一层外侧加盖公共外廊,设美人靠座椅,后主人在廊下装吊扇,为商业空间与公共休闲空间完美结合。协丰字号[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公园东路6-14号,靠近积兴里,为砖木结构、殖民地柱廊风格的八间排建筑,建造时间约在1933年前后。主体建筑使用的红砖部分印有商标,标记为“民国二十二年造×注册商标”,系一大特色。2021年3月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程埔头石岩路1号(聚和路、石岩路口)。民国四年(1915年),福建辛亥革命元老程拱宸在程埔头拓地一亩有余,拟建宇园。后因故延迟至十四年(1925年)才开始营建,并于次年建成。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红砖砌筑的近代西式洋房,东南部有突出的角楼。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民国海军司令萨镇冰为其奠基,时任福建省副省长刘通手书“宇园”二字。2006年,仓山区在实施“程埔头旧屋区改造工程”的过程中,将宇园列入拆迁对象。在对峙一年多后,2007年11月,宇园最终被拆除。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两座建筑进行了测绘,并在2010年“异地重建”于时代中学附近。[阅读全文:]
摘要: 宇园曾位于仓山区程埔头石岩路1号(聚和路、石岩路口)。民国四年(1915年),福建辛亥革命元老程拱宸在程埔头拓地一亩有余,拟建宇园。后因故延迟至十四年(1925年)才开始营建,并于次年建成。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红砖砌筑的近代西式洋房,东南部有突出的角楼。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民国海军司令萨镇冰为其奠基,时任福建省副省长刘通手书“宇园”二字。2006年,仓山区在实施“程埔头旧屋区改造工程”的过程中,将宇园列入拆迁对象。在对峙一年多后,2007年11月,宇园最终被拆除。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两座建筑进行了测绘,并在2010年“异地重建”于时代中学附近,但没有使用任何的旧材料。[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聚和路15号(原聚和路3号),为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传为德国领事馆工作人员的住所,故名。约建于1910-1930年间。2007年11月在程埔头拆迁中被拆除,2010年在附近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 原德园建筑曾位于仓山聚和路15号(原聚和路3号),为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2007年11月在程埔头拆迁中被拆除。2010年在现址按照原来的样式新建,但没有使用任何的旧材料。[阅读全文:]
摘要: 2018年在泛船浦教堂西侧参照闽海关新办公楼(海关巷18号)建造,拟作为“闽海关博物馆”使用;现闲置。[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