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不可移动文物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分类下有227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下的词条

方广岩
编辑:7次 | 浏览:43707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12-06 07:23

摘要: 方广岩位于福建省永秦县葛岭乡东北的山腰上,为闽江下游一天然名洞,古禅圣地。此洞穹隆巨顶一扁平巨石覆盖,于陡峭岩壁上,凌空建筑古色古香的天泉阁、大雄宝殿、脱凡楼、观音楼、生活厨房等五座楼阁,顶部还有一股清[阅读全文:]

联奎塔
编辑:11次 | 浏览:29908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12-06 07:37

摘要: 位于永泰县对面城关的溪山上,清道光十一年(1831)为纪念本县南宋乾道二年至八年蝉联三状元而建。现为联奎公园的一部分,是永泰的著名景点。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闽王王审知墓
编辑:7次 | 浏览:19429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13 22:45

摘要: 位于晋安区新店镇坂中村西室山,又称宣陵,为开闽王王审知的陵墓,后唐长兴三年(932年)迁葬至此。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附近现辟有闽王纪念馆。[阅读全文:]

泛船浦天主堂
编辑:36次 | 浏览:186420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1-06 13:48

摘要: 位于仓山区新民街54号,全名“福州圣多明我主教座堂”,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该堂因位处闽江畔的泛船浦菖蒲墩,故又俗称“泛船浦天主堂”。清同治三年(1864),福州府以泛船浦菖蒲墩4亩田抵偿改为关帝庙的天主教宫巷堂;同治七年(1868),意大利籍李宏治建立天主堂。1884年~1933年,天主教多明我会进入全盛时期,在天主堂北侧菖浦墩购地30亩,建洋楼4座,内设育幼、育婴两院、诊所、隔离病房以及纺织、刺绣、洗染等工场。1933年拆旧堂重新扩建成现今教堂,文革时被工厂占用。1985年收回,并经维修,正式复堂为泛船浦天主教堂.原有砖石、砖木结构楼房5座,建筑面积2323平方米。有教堂、办公楼、宿舍等,现存教堂大堂一座,神父楼一座。大堂为十字形哥特式建筑,高33米,建有钟楼、地下室。钟楼顶上有3米高的十字架。神父楼为双层砖木结构,面阔七间,进深三间,第一开间向外开两扇拱形窗户。门前有门廊,上为二层露台,走廊设建筑中间。外墙为青砖清水墙。建筑内一、二层地面为木板铺设,隔堵为板条灰刀墙。瓦屋面为四坡顶,2008年因道路建设需要,神父楼整体平移后旋转90度,与大堂平行。现天主堂北侧(临江滨大道)建有下沉式广场。[阅读全文:]

啸余庐
编辑:4次 | 浏览:28024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1-18 01:18

摘要: 一、建筑名称:啸余庐二、建筑创建: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林森被迫辞福建省长职,避往青芝山,将虎洞梅花别墅改建,取叶向高游青芝山诗“山馆夜深闻虎啸”及左宗棠万松岭词“半岭山风有啸声”之意,命名为[阅读全文:]

林森公馆
编辑:19次 | 浏览:45002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6-13 19:32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七星巷2号,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的公馆,建于1920年代,为带有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三层砖木结构建筑,由江屏藩等福州乡亲筹建。建筑占地380平方米,分为主楼、副楼,副楼每层仅有一个房间。主楼中间大厅、左右厢房,厢房后各有一口水井,并有曲形楼梯。原二楼大厅陈设林森收藏的古董,中间为仿制御座式的座椅,铺以清帝御座用座褥、背垫、坐垫、手垫各一套,均为黄缎面,金线绣九头龙,精致绚丽。座前排一古鼎。厅的两旁有四架玻璃柜,内陈列古董。1949年后,解放军某部一医疗队占用主楼,林森家属迁至副楼居住;1951年,医疗队将副楼也全部占用,林森家属迁至七星巷3号属林为桢的房内居住。医疗队迁出后,公馆归仓山区房管所所有,迁入20多户居民。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邓拓故居
编辑:13次 | 浏览:46928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27 00:06

摘要: 邓拓故居位于第一山7号,占地面积1015平方米,展厅面积380平方米。主楼是一座双层木结构的小楼房,坐北朝南,为清末民初福州常见的双层三开间民居,楼高9米,在主楼西侧有一间平房,曾为邓拓卧室。[阅读全文:]

安澜会馆
编辑:25次 | 浏览:45600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26 18:27

摘要: 位于仓山区仓前路与解放大桥交叉路口,又名浙江会馆、上北馆,清乾隆四十年(1775)始建,原为浙人在闽经商及官员、名人聚集之处。[阅读全文:]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
编辑:52次 | 浏览:164220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5 23:28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上三路8号,原为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外洋女布道会创办的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1908年美国女布道会创办“华英女子学堂”,1916年改称“华南女子大学”;1922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注册;收回教育权后,1928年改称“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该学院系由三座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带有面积较大的花园,分别为马莲彭学院(Marian Payne Hall,中间主楼,俗称彭氏楼,现名胜利楼,建于1911-1914年)、谷莲堂宿舍(Granson Hall,西侧楼,俗称谷氏楼,现名和平楼,建于1911-1914年)、程吕底亚宿舍(Lydia A.Trimble Hall,东侧楼,俗称程氏楼,现名民主楼,建于1922-1925年),由美国建筑师毕齐(Wilfred W. Beach)设计。其中马莲彭学院在1941年失火烧塌,抗战胜利后由海内外校友及教会人士捐资修复,遂成今貌。1951年由政府接管,同年与福建协和大学、私立福建学院等合并为福州大学,1953年改称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改称福建师范大学。本建筑先后为师大化学系、校部、海外教育学院等使用。201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高应松祠堂
编辑:1次 | 浏览:18801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5 18:17

摘要: 位于长乐市古槐镇洋布村,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知县王遵道建,全称“锦屿高氏忠烈祠”。清代及民国时期均有修葺。前后两进,保留明代祠堂建筑规制,尚存牌匾10余块。高应松(?~1275年),福建长乐人,宋开庆元年(1259年)进士。官居工部侍郎、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至都城临安,挟宋降,他坚贞不屈。随从宋恭帝至燕,绝食七日而卒。1986年,长乐县(今长乐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