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TAG:26”找到相关内容500篇,用时0.104767秒
摘要:位于罗源县鉴江镇东湾村中心。2011年、2019年,大殿、前殿分别被村民拆毁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云梯宫位于罗源县中房镇东山村云梯自然村,主殿供奉着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三姐妹。最后一次重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2015年,村民将前殿拆毁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办公楼北侧。[阅读全文]
摘要:赵氏家庙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由赵恢所建,又称“赵恢家庙”。雍正四年(1726年)毁于水灾,第二年又重建,历代都有修葺。“文革”期间,庙内许多文物受损,曾经作为厂房、学校等。[阅读全文]
摘要:百合明园为1929年由福州警界官员施泰桢、郭泳荣、庄原豪发起,聘请林天民设计建筑,在汤门附近废城基上兴建的大型园林化娱乐性澡堂。1951年改为国营大众澡堂,八十年代后澡堂园林、建筑部分相继拆除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闽侯县洋里乡梧溪村,为一座境庙建筑。2020-2021年被村民翻新,建筑古风无存。[阅读全文]
摘要:1863年(同治二年),福州小岭堂的美国传教士麦利和 (Rev.R.S.Maclav)和林振珍传道来福清城关租用 了一间房屋为布道所。1865年, 又有薛承恩与许扬美购买邻近一间房屋为教会产业。后来。美国传教士武林吉(Fran-klin Ohlinger)和叶英官传道於1884年建造了一座教堂取名为福华堂。 1908 年美国传教士柯志仁与魏其兰传道等合力集资发动教堂重建工程, 并於1910年落成。该建筑为歌特式石木结构, 面积为800平方米, 可容纳1000余人。 第二代福华堂面积19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260平方米,总体共7层,从地面到十字架最高处是50米, 地下室面积1300多平方米为停车场 。一层为主日学课室;二 / 三 / 四层皆为崇拜大厅;五层为办公室, 会议室以及训练课室;六层为培训课室,学员宿舍以及客房。 1990年代末教堂被拆除,2000年10月,新福华堂落成。[阅读全文]
摘要:本建筑位于复园里4号院内,为简易苏式新古典主义风格。2000年前已拆毁。[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晋安区鼓岭的宜夏村大洋坪5号,原为石匠刘慈祯宅。1947年2月22日,林白被任命为中共闽浙赣区委委员会城市工作部委员,以林白、刘文耀等人为核心的游击队伍,在刘家老厝建立鼓岭刘慈帧石匠联络站。2018年底在鼓岭古厝摸排中被发现、2019年完成修复,并以“闽浙赣五县中心县委游击队联络站旧址——刘家老厝”名义向公众开放。2021年3月,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2021年6月9日,本建筑列入台江区“推荐一般历史建筑建议名录”,却并未出现在7月21日公布的关于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中。[阅读全文]
摘要:2021年6月9日,本建筑列入台江区“推荐一般历史建筑建议名录”,却并未出现在7月21日公布的关于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中。[阅读全文]
摘要:2020年,因坊巷小学建设需要,本建筑迁往龙津二支巷异地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本建筑原址位于苍霞街道土地庙巷15号,因坊巷小学建设需要,在龙津二支巷异地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2021年6月9日,本建筑列入台江区“推荐一般历史建筑建议名录”,却并未出现在7月21日公布的关于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中。[阅读全文]
摘要:2021年6月9日,本建筑列入台江区“推荐一般历史建筑建议名录”,却并未出现在7月21日公布的关于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中。[阅读全文]
摘要:本建筑位于省府礼堂东侧,为原省府交际厅,根据建筑式样判断可能为民国或建国初期兴建。[阅读全文]
摘要:本建筑位于中山大院53座,因侧墙留有标有“朱子祠”的拱门,而被确定为林则徐幼年就学过的文笔书院。[阅读全文]
摘要:2021年6月17日,本建筑列入鼓楼区新一轮古厝普查核查成果中的“建议历史建筑”名录,却并未出现在7月21日公布的关于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中。[阅读全文]
摘要:2021年7月21日,本建筑以“快安村宅里85号”登入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