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鼓岭万国公益社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1-05 12:51 历史版本9 5162 7 5 新增图片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鼓岭万国公益社

(注:本词条内容由林轶南翻译、整理,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目录

一、建筑名称:鼓岭万国公益社(Kuliang Club)

位于晋安区鼓岭,是一个西式俱乐部,建于1914-1915年,由鼓岭避暑地的外国人筹资建造,1924-1925年翻新重建。建筑最初的平面由传教士建筑师程奋鹏(F. H. Trimble)设计,内部包括一座有240个座位的礼堂、3个“委员会”房间、更衣室、男女卫生间、浴室、厨房以及一间食品储存室。原建筑为石木结构,面阔七间,中央五开间凹入为外廊,端部开间封闭。整座建筑均用平整毛石砌筑,墙厚约50cm左右;廊柱亦为毛石砌筑,正方形,边长约45cm。屋顶为三坡顶,木三角桁架,小青瓦屋面,上有砖压顶;建筑左侧山墙做阶梯状封火山墙。建筑后临下坡,原建有挡风墙,墙身高过屋顶。1995年4月,公布为第三批晋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二、建筑创建:

建于1914-1915年。

三、建筑演变:

建于1914-1915年,由鼓岭避暑地的外国人筹资建造,1924-1925年翻新重建。

1950年前后,鼓岭最后一批外国人被回国,万国公益社废弃,日渐荒芜破败。后作为郭氏宗祠和宜夏老人活动中心使用。

1995年4月公布为晋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被修复,并逐渐成为鼓岭各类文化活动的主场地。

四、建筑形态:

万国公益社为石木结构单层厅堂式建筑,面阔七间,中央五开间凹入为外廊,端部开间封闭,估计为功能用房。整座建筑均用平整毛石砌筑,墙厚约50cm左右;廊柱亦为毛石砌筑,正方形,边长约45cm。屋顶为三坡顶,木三角桁架,小青瓦屋面,上有砖压顶;建筑左侧山墙做阶梯状封火山墙。建筑后临下坡,原建有挡风墙,墙身高过屋顶。

万国公益社经百年风雨洗礼,日渐颓败,庭前杂草丛生,但仍一直保留建筑初期的原貌。近年当地村民将万国公益社改建,拆毁原后墙与挡风墙,在其后接见混凝土结构的祠厅,原前廊被加建水泥靠椅,左侧山墙后侧阶梯部分也被填补,建筑失去原有风貌。 

【1915】

1915年,刚刚建成的鼓岭万国公益社(来源:裨益知家书)1915年,刚刚建成的鼓岭万国公益社(来源:裨益知家书)
【2012】

万国公益社 摄影 万国公益社 摄影


鼓山老别墅万国公益社走廊現狀  攝影 小飛刀


万国工役社内景现状改造中的万国公益社,可见后墙被拆毁


山墙转角细部 火燄山 2012山墙转角细部 火燄山 2012


山牆,可见后部被填补的痕迹山牆,可见后部被填补的痕迹


万国公益社(林陶江摄于2012.09)万国公益社(林陶江摄于2012.09)

五、技术参数:

【所在位置】鼓岭避暑地

【建筑名称】万国公益社 

【建筑质式】条石砌筑,木桁架屋顶,小青瓦屋面

【建筑质量】已修复(2012)

【建筑年代】1914-1915

【性质功能】娱乐建筑

【建筑形式】朴素

【建筑作者】不明

【建筑施工】不详

【建筑环境】位于村落中心

【所有单位】鼓岭联盟

【当前所有】宜夏村

【使用情况】现为鼓岭常设展览的活动场所

【价值评估】鼓岭避暑地仅存的近代公共建筑,正面风貌基本保存,结构也有部分保存,是研究鼓岭甚至中国近代避暑地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