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屏山镇海楼旧址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3-17 14:01 历史版本11 20314 10 0 新增图片
上一历史版本 | 最新历史版本 |   下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屏山镇海楼旧址

一、建筑名称

福州镇海楼旧址,位于鼓楼区华大街道屏山社区屏山之巅。

二、建筑创建

  明洪武四年(西元1371年),附马都尉王恭主持修建福州府城,将北段城墙由梁夹城的沿山而筑改为跨屏山而筑,并在山顶建造“样楼”,作为各城门门楼的榜样,城成后更名为镇海楼,为城北的标志,也是福州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样楼观海”曾是州西湖外八景之一。《榕城考古略》:明初,跨山筑城,建楼于其上,曰样楼,今更名镇海楼。上祀真武

  《榕城纪闻》:明崇祯十四年(西元1586年)七月,大风起,复坏

  《雍正福建通志》:康熙初重建,复毁。后总督姚启圣、郭世隆相继兴建。

  《乾隆福州府志补》:乾隆二十五年(西元1760年)月十五日向夕,山上霹雳一声,楼四面火出如灯,绿色,人皆以为雷火,乃属天意。

乾隆五十七年(西元1792年) ,雷火焚烧,官匠建立。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

  咸丰十年(西元1860年)六月,复被雷火焚震无遗。《观我录》:咸丰十年灾,后数月重建,制视昔独卑。

  《晦讷斋文集》:咸丰间改造,规制庳陋,不及四十稔,倾圮随之。光绪壬辰(十八年,西元1892年),官绅醵赀重建,址仍其故,而崇闳有加,盖保障全闽之义也。本次重建陈宝琛为题写碑文。

  民国廿二年(西元1933年),镇海楼再次失火,时驻闽之十九路军将其改建为碉堡。

  民国三十四(西元1945年)年抗战胜利,翌年,重修镇海楼并设林森纪念堂。建筑师盛录彦等。

  公元1970年,韩先楚(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将省委从省府路迁到越王山下,侵占华林寺等寺庙修建省委大院;他认为镇海楼目标显著,害怕敌机来轰炸时可借以确定省政府位置,下令将其拆毁。不久后韩被“打倒”。

  1989年,部分信众在怀安悦来山建造新庙,将原供奉于镇海楼的神位移入供奉,对外伪称“菁华别墅”。1990年正式对外公开“镇海楼”名称。

  2005年,台风“龙王”正面袭击福州,造成巨大破坏。2006年底镇海楼开工重建,2008年春竣工

三、建筑衍变

  2009年正月初一,镇海楼正式对市民开放。

  自镇海楼建成,台风未再正面袭击福州。

四、建筑形态

   福州镇海楼旧址位于屏山之颠。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四年。明初,福州时有海患。为了防御日本人的入侵,也为了城市的发展,明洪武四年(1371年)驸马都尉王恭负责砌筑石城,称为福州府城。建福州府城时,王恭先在屏山顶修建一座谯楼,作为各城门楼建造的样本,称为样楼。样楼是重檐歇山顶的双层城楼,高约20米,是当时福州最高的建筑物,成为城正北的标志。样楼楼前广场有七口石缸,排列如北斗七星,称七星缸。当年登样楼可以望见大海,所以又名镇海楼。

                 

镇海楼位于鼓楼北部屏山之巅,屏山公园内。2006年在旧址上考古挖掘确认地点,12月份福州镇海楼重建工程动工,2008年初竣工落成,并于2009124日正式对外开放。重建后的镇海楼基本保持了原楼的制式,共两层,仍为重檐歇山顶,施以斗拱,屋面使用陶制简瓦和板瓦,檐口饰有瓦当、滴水,适当增加一些配套工程。为了凸显该楼,设计抬高了一层约十一米左右的架空台基,使它更宏伟、壮观。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台基采用城墙砖、首层台基地面采用金砖铺设,栏杆使用汉白玉雕作,所有露明梁柱外饰木质材料,小木作均采用实木,重建后的楼高、进深、面宽均严格按古建筑的尺寸和规制建设。

样楼屡经毁屡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于屏山巅,为两层,高20米,宽46米,深24米,歇山顶。一层面阔九间,设一大二小拱券门,进深五间;二层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层檐间施平坐,设栏杆。1943年福州乡绅为纪念林森,将镇海楼改建为林森纪念堂,1970年毁。

  镇海楼位于屏山之巅,历经六百余年沧桑,九毁九建但每次重建都严格遵守原来的尺寸,“尺无所短,寸有所长”,变化不超过一尺。唯一的一次是咸丰十年(西元1860年)楼遭雷击之后重建,宽度缩减了三尺,结果仅30余年便坍塌,为史上最短命的一回,官民多认为为这是原有的尺寸被改变造成的。

  按清谢章铤《重建镇海楼碑记》的记载,镇海楼高六丈三尺,深七丈二尺,广十三丈七尺,周边城墙厚五尺三寸。”如果按现行的长度制式换算,其高度大约为21米,深约24米,宽约45.6米,连接镇海楼的城墙厚1.73米左右。

  2008年重建的镇海楼楼体由基座层、台基层及二层楼阁组成,除增加了一个高10米的台基外,其他均严格遵守了历史的尺寸;基座层内设地下宫,台基层、楼阁一层作为展厅,二层作为观景休闲厅。楼前右侧有七星罡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筑此楼以寓北斗之水厌火祥之意,保佑全城平安;从建成后效果看,其高度、体量、形式与色彩都还算合适,较好地契合了福州古城的特色及城市总体格局,再现了福州镇海楼的雄姿;从楼阁上能看到福州三山及西湖周边景色,在一定程度上又恢复了三山二塔之间的视廊关系,得到了各方的基本认同。


五、开放时间

现辟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展示馆,开放时间:9:00-17:00 ,周一闭馆


【时间不详】

镇海楼老照片,可见城墙和七星缸镇海楼老照片,可见城墙和七星缸
【1904】
1904年镇海楼明信片实寄封(来源:EBAY网)1904年镇海楼明信片实寄封(来源:EBAY网)
 
【1930】

1929-1930年左右的镇海楼(来源:东洋文库《亚东映画集》第4册(54-71回))1929-1930年左右的镇海楼(来源:东洋文库《亚东映画集》第4册(54-71回))
【1915】
1915年之前拍摄的镇海楼照片(来源:An official guide to Eastern Asia : trans-continental connections between Europe and Asia. vol. IV, China)1915年之前拍摄的镇海楼照片(来源:An official guide to Eastern Asia : trans-continental connections between Europe and Asia. vol. IV, China)

【2008】
刚建成的镇海楼 火燄山  2008刚建成的镇海楼 火燄山 2008

【2009】


2009  火燄山
2009 火燄山
內景  火燄山  2009內景 火燄山 2009

镇海楼远眺 火燄山  2009镇海楼远眺 火燄山 2009

镇海楼远眺 火燄山  2009镇海楼远眺 火燄山 2009

【2013】

远眺镇海楼(拍摄:池志海/2013)远眺镇海楼(拍摄:池志海/2013)

 五、相关文章:

1、陈文濂《重建镇海楼上梁文》:

  伏以赢氏改置卅六郡,闽中久赖版图;福州环绕万重山,越王首称屏障。光陵牛女,麓接乌于。东为欧冶子铸剑之区,南属裴刺史抛球之地。神皋秀发,控制八蛮;纷堞周遮,回翔五凤。不营杰构,无以畅居高眺远之怀;乃筑层闉,岂仅侈厌胜禳灾之术。此样楼所由作也。斯楼也,昉自胜代,镇我会城,上欲插天,下真拔地。拱南来之翠色,台揖钓龙;覔仙去之丹砂,井邻饮马。悬大星于栏槛,空山之魑魅皆惊;吞旭日于蓬壶,绝壑之鼋鼍悉伏。峨峨巨艑,柁师认垂拱而知归;闪闪寒磷,木客望初桄而引避。然而地高则雷霆遽烬,岁久则风雨易摇。节棁横斜,已便狐狸之窟;檐楹倾倚,曷成翚鸟之观。爰集官绅,重谋修建。时良日吉、筮协龟从。哲匠翘材,百尺轮囷之选;巨灵助筑,千夫邪许之声。见突兀于眼前,名士让元龙高卧;写高寒于胸次,仙人控黄鹤重来。坡留八卦之名,钱砖彷佛;缸按七星之位,珠斗阑干。谓关东越盛衰,但属形家之臆说;藉补北隅断缺,犹闻耆旧之绪言。幸睹崔巍,宜申颂祷。抛梁东,扶桑日出正瞳瞳,七城遍与阳和被,人在春台熙皞中。抛梁西,湖光碧与画檐齐,河渠不溢居民稳,(狝)迤溪流下建溪。抛梁南,炎荒瘴雾涤层岚,离明交济惟天一,香火重楹真武龛。抛梁北,穹栋健回朔风力,海滨邹鲁典型存,追轨儒宗尊斗极。抛梁上,高屋建瓴形势装壮,槐枪妖焰不敢明,手挽天河奠清旷。抛梁下,酹酒邦人来贺厦,山椒还勒纪工碑,大字郁蟠配般若。伏愿上梁之后,井里无惊,垣墉永固。脉延富媪,龙腰禁斤斧之寻;气静谷王;马尾息干戈之衅。十万户炊烟齐上,奚嗟薪桂米珠;五百年胜迹如新,讵叹陵迁谷变。载斟清醑,同听神弦。呵护有灵,宣社之灾斯弭;咏歌以祷,閟宫之颂堪符。

2、谢章铤《镇海楼记》 

  镇海楼者,建北城之标,障北山之,禳荧惑,塞幽阴,非徒饰形势、壮游观也。高卑广狭,尺寸皆有规制,高六丈有三尺,或曰五丈有九尺,深七丈有二尺,广十三丈有七尺,缭以周垣,厚五尺有三寸。自明以来,迭毁迭修,皆如制。咸丰十年又毁。修者恣停意见,较旧忽卑三尺,又不坚固牢实,日就陵迟,屡议改作,迄今乃成。按之旧制,尺无所短,而寸有所长。兴工于壬辰十月,落成于癸巳九月,费白金一万八千八百余两。自将军希侯、总督谭公以下皆有殚劳。其详例载碑阴,财力之多艰,议论之不一,幸而得成,其可忘耶!且夫楼以镇海名,工在楼,意实在海。嗟呼!海风叫啸,海水飞扬,登斯楼也,其忍负中流砥柱之心哉!是为记。

3、陈宝琛碑(暂缺)

 

4、陈培锟《林森纪念堂碑》

  故国府主席林森,国家元勋,吾乡先觉,民国三十四年八月病殁陪都,国府颁赐国葬典礼。顾吾闽桑梓之邦,不能阙然无所纪念,同人以林故主席生前尝倡议重修越山镇海楼,中辍不果,佥议就旧址改建为林森纪念堂,举培锟等董其役。案谢章铤镇海楼旧记,高卑广狭,尺寸俱有,规制高五丈有九尺,深七丈有二尺,广十三丈有七尺,一如其旧,以完林故主席未竟之志。兴工于三十五年十一月,落成于三十七年七月,糜法币十三亿六千万元有奇。里人中杨绰庵、马德骥、林弥钜、蔡友兰、王梅惠、陈调农捐资尤力,其详数例载碑阴,不缕缕。--------里人陈培锟敬识,张开琏、丘汉平、郭棪、高登艇、李世甲、史家麟同泐石。

5、张善文《重修镇海楼记》

   镇海楼,据福州北城屏山之巅,始创于明洪武间,初称样楼,盖环城诸门楼之范式也。后易今名,累代承沿,阅六百余载矣。古者建楼,必考形势而寓义理。观之以势,州城北高南卑,楼则雄峙北端,凭楼南望,于山、乌山交护左右,白塔、乌塔掩映其上,蔚为春花竞艳,秋月留香,南门之秀气郁然锺焉。复引目延眺,闽江清波横漾,若玉带蜿蜒,东注向海,时有渔舟唱晚,洋舸遥徕,江海之豪气廓然蕴焉。察之以理,楼名镇海,其指盖亦深矣。闽峤临海,夏秋台风,频或致患;又江海天隅,畴昔海氛偶作,间扰皇州,民颇虞之。楼之所镇,其在绥海宇、致和瑞乎?善矣前贤语曰:楼以镇海名,工在楼意实在海。惟世运迭更,明清以降,楼屡遭毁,幸亦屡获重修。考清光绪间复建之楼,于民国二十二年罹火毁圮,后改建乡哲林森纪念堂。公元一九七○年,有司因故拆除。兹逢新纪晖光,省市主政以承风敦俗为务,秉民意,振宏纲,广延多士,醵集资金,重为建楼。楼式循依旧制,尊崇古道也;楼基拔升十米,庶便瞻瞩也。兴工于二○○六年十二月,经营弥载,始克告蒇。於乎!后之登楼者,其临高骋怀,遐览物华盛景,遥睇天风海涛,将谓吾州之福,宜有系于斯楼欤?

6、宋·陈轩:

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

7、明·陈亮,写下《登北城镇海楼》:

东西屹立两浮屠,百里台江似带纾。八郡河山问故国,双门楼阁宋行都。

自从风俗归文化,几见封疆入版图。惟有越王城上月,年年留影照西湖。

8、清·车大任《镇海楼诗》:

越王山拥海潮流,山上嵯峨镇海楼。花月平临关塞晚,松风长送郡城秋。

遥天雁断蒹葭冷,绝岛鲸翻鼓角愁。更是何人能借箸,东来保障拱皇州。

9、清·王毓德《九日登镇海楼诗》:

诗社仍开九日楼,松声寒泻白云秋。目穷万里瞻天远,身陟千盘觉地浮。

紫雾花间衔雉堞、沧江树杪落渔舟。登高载笔俱同调,不说龙山是胜游。

10、清·喻应益《登越山诗》:

遥天海色满高邱、历历山川城上头。选地得幽如在野,望春宜远更登楼。

千村景驻林花霁,三市烟和井树浮。无复闽王遗迹在,空余松老不知秋。

11、清·杨庆琛《登镇海楼》:

圣世犹来海不波,秦桥汉柱镜新磨。何妨楼阁凌云峻,藉瞰沧溟浴日多。

烟霁东瓯消瘴疠、风恬秋岛靖蚊鼍。西方獒贡南方雉,长听周家震叠歌。

12、清·林枫《登镇海楼诗》:

形胜东南最,提封古霸图。鼓旗唐重镇,楼阁宋行都。

万壑趋瀛峤,连山控海隅。倚栏闲纵目,秋气满枌榆。

13、清·林寿图《登镇海楼诗》:

雉堞凌虚蚁路盘,蛮烟瘴雾画中看。风尘书剑饥寒讳,盗贼江湖出处难。

人在乡山常望古,楼观沧海独凭栏。戈船下濑何年事,屐齿登临愧谢安。

14、清·陈崇砥《登镇海楼诗》:

镇海高楼俯夕晖,无诸故国锁烟霏。白龙人去江河在,金风春深寝殿非。

万井市廛环近郭,千山岚翠敞晴扉。霸图销歇沧桑改,落尽林花乳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