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飞泉寺前的古井始建于宋代古井,水清澈,井栏用整块石头凿成圆状,外壁阴刻:“湖江境清胜院僧法坦□□造井,□□癸丑六月。”[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亭江镇东街,始建于唐武德元年(618年),清咸丰年间扩建回廊、书院,占地374平方米。寺由大殿、厢房、天井、书院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两山为风火墙。[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亭江乡怡山,始建年代不详,坐北向南,面临闽江。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同治五年(1866年)扩建,占地面积906平方米,土木结构,由妈祖殿、观音阁、三宝殿、白马庙、怡怡斋等组成。[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亭江乡闽安镇,始建于清代,1922年重修,由大殿、戏台、厢楼组成。建筑坐西向东,面积245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构架,双坡顶,两边设风火墙,佛像己毁。[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郊亭江镇东岐村。始建于清康雍年间,乾隆、光绪扩建、续建,民国19年又修葺祠内,改造祠埕。祠坐北向南,木构,宽21米,深28米,总面积588平方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马尾区闽安古镇虎头山麓半山与小洋交界处,原名“闽安镇虎头山清军义冢”,是轮戍台湾、澎湖捐躯殉国清军将士的遗骸墓群。共135圹,面向东北。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又名飞盖桥、沈公桥,位于福州市郊亭江乡闽安邢港上,建于唐代,宋郑性之修,清康熙,嘉庆、道光年间重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再修。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全长65米,宽4.64米。桥墩呈船形,栏柱柱顶刻宝奁、海兽等均系唐代原构件,另刻有狮子戏球等为明代构件。柱上有“丙寅暮春立,陈炉捐拜石一块,拱石二条……”等题字。桥北端有跨街桥头亭,亭间有碑3通,桥北连圣王庙,南端有玄帝亭,内立宋碑1通,清碑1通。1991年4月17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龙门摩崖石刻高2米,宽1.1米,“龙门”二字纵行楷书镌刻,字高0.86米,宽0.76米。相传系朱熹为祀大禹疏河决江凿龙门而刻。龙门石刻右侧有赵与滂诗刻、无名氏题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