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陈祺厝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横龙村后垱19号,合院式清代民居,封火山墙,双坡顶。由大埕、门头房、正座、厢房、后座、天井等组成。大门尖顶拱形门,砖砌,进为大埕,大埕与前天井间有砖墙隔断。门头房面阔三间,进深一柱用九檩。正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用十三檩,穿斗式木构架。后座位二层木构楼房,二楼有走廊,西式风格。1949年后曾作为卫生院使用。2015年1月22日公布为仓山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一个月后,在台屿拆迁中被毁。[阅读全文:]
摘要: 中截陈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中截村,南偏东16度,占地面积750平方米。西洋式外立面,中式厅堂,属于典型的中西合璧二层民居建筑。由前天井、回廊、正座、后天井等组成。外墙为红砖墙,有露台。正座用青砖包围,底部设拱形门,内部中式风格。中式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用十三檩,穿斗式木构架。[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西郊洪塘村附近乌龙江上,为福州唯一的水上寺。寺始建年代不详,元代已有王翰《金山塔》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毁坏,1934年重修,1983年、1996年两次再修。主要建筑有妈祖殿、石塔、文昌阁、厢房;妈祖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单檐歇山顶,角檐翘角,上饰卷草,下施角鱼。左厢房名“借借室”,是明代“三一教主”林龙江(林兆恩)借居之处。右厢房名“忙忙斋”,传为抗倭名将张经早年读书处。金山塔,在寺院中庭,为七层八角楼阁式实心石塔,高11.5米,二层素面须弥座。塔身素面,四面设券门,角檐上翘,葫芦形塔刹。1983年8月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洪塘村,建于民国。曾作为闽侯六区区公所办公场所。现为工厂厂房。[阅读全文:]
摘要: 在洪塘上境街,距金山寺约150米,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大厝坐东朝西,前后五进,六扇五间,砖木结构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建新镇台屿村长埕自然村15号,在《台屿志》中称为七柱厅。建筑为一座四落三进的明代大厝,依山势而建,依次升高。第一至第四落分别为三柱厅、五柱厅、七柱厅、四柱厅。其中第二落年代稍晚于其它三落,可能在清代早期有重修过。[阅读全文:]
摘要: 金山将军庙位于仓山区建新镇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内。建筑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坐东朝西,由戏台、樵楼、正殿组成,其中正殿为康熙年原物。戏台和樵楼已部分坍塌,濒临毁圯。[阅读全文:]
摘要: 翁正春故居俗称“状元府”,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洪塘社区状元街9号(一说6号),后靠洪塘中心小学。主体官厅位于上坡之上,为明代建筑,朝向东南。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七间,进深七柱,前有庭院。[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