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谊书院正面(来源:东南快报)福州四大书院之一的正谊书院位于东街28号,曾为省图书馆少儿部。1992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扬光中学(见标注)扬光中学是福州曾经的一所天主教中学,是天主教西班牙多明我会(Ordo Dominicanorum)会长艾仁忠于1913年创立的天主教初级中学,也是福州第一所天主教中学。1952年,该校[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安泰河东端秀冶里河沿(五代罗城大濠古称铁冶巷河沿),南北走向,北通大根路、高节里。桥建清雍正六年(1728年)。长10米,宽3.25米,为石构平梁桥,桥梁由七条长5.6米石条[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登龙(灯笼)巷北侧,建于清乾隆间,道光、同治年间重修。此故居应是祖居,王的祖父王庆云曾任工部尚书,清乾隆间在此建有“尚书第”,道光至同治年间重修。王从小居此,中状元后,人们径呼“状元府”[阅读全文:]
摘要: 高士其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鳌峰坊东口附近,是高士其青少年时期的主要活动场所。[阅读全文:]
摘要: 又称闽王祠,位于庆城路,主祀闽王王审知,现余两路四进建筑,市级文保单位。祠内“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为“天下四大唐碑”之一,载有王审知开辟甘棠港、倡导海外贸易等内容。祠内碑刻为省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闽王祠内保存唐碑1通、宋碑2通、明碑1通。《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唐天礼祐三年(906)哀帝李柷敕立。碑碑文记述王审知家世,在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贸易等事迹。文笔严谨,书法优美,是研究唐末五代闽国重要资料。《重修忠懿闽王庙碑铭》,宋开宝七年(974),福州刺史钱昱立。碑文记载王审知世系和一生功绩以及吴越重修闽王府第和改为庙祀的经过。[阅读全文:]
摘要: 福州一中前身凤池书院原有文昌宫和文昌阁两处主体建筑,分别作为礼堂和藏书楼均在早年拆除。其文昌阁门楼甚宏伟华丽,民国时期改为东井津救火会(故一些资料称东井津救火会门楼)。1957年东街拓建马路时,特将此处[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津泰路西段北侧,建于清代,俗称榜眼府,坐北朝南。四周有高大砖砌青灰封火墙,前后隔成两进“五间排”的木构建筑,俱为硬山式灰瓦顶。首进西部辟门通花厅,为狭长地带,有假山点缀。正门仅两扇,门内[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三坊七巷文儒坊中陈承裘故居对面墙体上,为清代后期碑刻。墙体位置原为为卢家祠堂所在地,具有一定纪念意义。[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