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泉山摩崖题刻,也称冶山摩崖石刻,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路冶山(泉山)。泉山,又名冶山、将军山,史载为闽越王无诸(越王勾践的后裔)的都城所在。山上岩壁之上保留了寿岩、山阴亭、望京山、唐裴刺史球场故址等宋代至民国年间三十余处摩崖题刻。泉山摩崖题刻是福州地处市区的一处摩崖石刻群,是体现福州城市衍化进程的重要史迹所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永泰县嵩口古镇,南面大樟溪。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三层木结构阁楼式建筑,建筑面积370㎡。一层为过街通道;二层供奉林公大使(林惠)。林惠为永泰汤埕人,南宋末年与兄弟林显、林应共同参军抗元,战死后首级漂至梧桐,身体却出现在嵩口楼下潭。本地百姓为纪念他故建此楼,名“得身楼”,因与“德星楼”谐音,久而久之改为今名。每年正月,嵩口民众都要举行林公大使出巡的“迎神”活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西郊洪塘村附近乌龙江上,为福州唯一的水上寺。寺始建年代不详,元代已有王翰《金山塔》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毁坏,1934年重修,1983年、1996年两次再修。主要建筑有妈祖殿、石塔、文昌阁、厢房;妈祖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单檐歇山顶,角檐翘角,上饰卷草,下施角鱼。左厢房名“借借室”,是明代“三一教主”林龙江(林兆恩)借居之处。右厢房名“忙忙斋”,传为抗倭名将张经早年读书处。金山塔,在寺院中庭,为七层八角楼阁式实心石塔,高11.5米,二层素面须弥座。塔身素面,四面设券门,角檐上翘,葫芦形塔刹。1983年8月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闽侯崇圣寺,曾称应天广福禅院、应天雪峰禅院、雪峰崇圣禅寺,位于福州市闽侯县大湖乡雪峰村雪峰山山麓,为是禅宗流派云门宗、法眼宗的发源地,宋朝禅院五山十刹中十刹之一。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鼓楼区朱紫坊南侧29号,始建明万历(1573--1619)年间,清乾隆、咸丰间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共三进,第一进因倒塌,民国及1985年两度改建,第二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前有天井,[阅读全文:]
摘要: 福州涌泉寺,又称国师馆、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位于福州市晋安区的鼓山上,为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是福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1992年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鼓山涌泉寺无尽山门前东侧,原名罗汉桥,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清顺治年间改今名。东西走向,石构平梁桥,单孔,全长10.4米,面宽6米,桥上建亭,亭为方形,单檐歇山顶。取僧人居[阅读全文:]
摘要: 陈谨故居位于营前镇江潮铺(今解放路)文笔峰麓营前陈氏宗祠左侧,建于11世纪,为七柱四扇三间大厝。陈谨故居数百年来屡经修葺,至建国初还基本保持完好。50年代末被占用为生产大队食堂,陈谨故居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亟待抢救。[阅读全文:]